追求真知的课堂
朱晓红
真切,真实确切;清楚明白。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觉得,课堂就是探究真知的园地,所学知识应该是真实确切的,科学而严谨的。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科普通话,介绍了小动物过冬的三种不同方式,即备粮过冬、迁徙过冬、冬眠过冬。汤晓丹老师在备课中也注意到了将这些科普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她太拘泥于课本的范畴,完全可以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去课前搜集相关的动物过冬的方式的资料,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真切的课堂是真知呈现的课堂。老师首先是传播真知的行者,所以钻研教材要深入细致,对文本的把握、知识的传授、学情的预测都要了然于胸。但遗憾的是,老师往往欠缺一些科普常识方面,而学生却对百科倍感兴趣,于是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老师显得底气不足,或闪烁其词,或含混搪塞,或张冠李戴,这就与“真切”背道而驰了。比如黑熊与棕熊的混淆。
因此,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遵循科学,就必须面对学情,经常思考和正确回答: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不知道什么、学生该知道什么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