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成果展示>>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的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红娟      来源:本站原创

 

《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的教学设计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课时
1
执教者
刘红娟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曾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体验、内化策略。
教学准备
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题思想设计说明:
一、复习导入
1.看条件提问题。(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口头列式)
母鸡有20只,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母鸡有20只,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多8只。
母鸡有20只,公鸡有8只。
2. 谈话: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提出能计算的问题,(板书:条件——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方法来思考分析。
二、学习策略
(一)学习例1
    1.出示例1,一起读题。
2.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第二个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3.交流后追问: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还可以想到“第(   )天比第(   )天多摘5个”?
4.进一步追问:第二天和第一天摘的个数关系还可以怎么说?(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还可以想到第二、第三,第三、第四天……摘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5.引导:我们已经理解了题中条件之间的关系,那你准备怎样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呢?同桌先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6.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指3名)
7.追问:算出第三天摘的个数后,再根据什么能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8.谈话: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计算的方法,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请你选择一种方式,在课本72页求出结果,并填写答句。(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9.交流:填表的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出示表格,逐步呈现数)
列算式又是怎样解答的。(板书:各步算式、答句)
10.谈话:刚才大家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往往不同的方法背后藏着相同的东西,回顾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1.小结:这些解题方法都是从两个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板书:从条件想起)  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叫做策略。(板书:的策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反思
1.谈话: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例1经过了哪些过程?(理解题意、确定思路、解决问题)
2.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同桌互相说说吧。(首先要弄懂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才解决问题,可以列表推,也可以列式算。)
3.指出:从条件想起,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希望大家今后能主动的运用这个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应用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现在我们就从条件想起,看看根据条件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先看第1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口答,板书算式)
读第2题的条件,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这些问题怎样解答?
说明:我们从条件想起,找出2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一个问题,然后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最终的问题。(结合示意图)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谁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皮球运动的情况?
你能在表格中填出每次弹起的高度吗?在表里填一填。
交流:填表的结果各是多少?每次填写的米数的依据是什么?(下落高度和弹起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你能列式求每次下落的高度吗?(口答)这里为什么用列表的方式?
指出:虽然都是从条件想起,这里选择列表的方式更简洁、清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引导:如果用18个Ο表示18个小朋友,你能在图中标一标俩个人的位置吗?(指名,其他在书上标)
交流:你能说说根据什么标的?(从条件想起)看图说说,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看着图,你能列式来解答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图,从条件想起,根据18人和芳芳排在左起第8个,用减法算出芳芳右边有10人,再根据芳芳右边有10人和兵兵在右起第4个,用减法求出两人之间有6人。)
提问: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
指出:看来,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除了列式和列表,画图也是不错的方法。所以或我们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读题,根据条件估计一下,从第几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把你估计的结果悄悄地写下来。
谁估计的符合问题实际呢,大家可以动手画一画,注意每个Ο都要和原来一样大,画到画不下为止。
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来画的,从第几个开始就画不下了,看看大家刚才猜的怎样?(贴到表格中)
提问 :如果后面的正方形足够大,那么你估计第8个正方形里能画多少个?你想不想画一画,那就算一算。(填数)如果接着往下画,下一个正方形里大约能画多少个,再下一个呢?
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根据条件来画的,你开始想到从2个起每次乘2会变得这么快,这么大吗?有什么体会?
小结:把一个数每次乘2,这个数增加、变大的速度快得我们压根无法想象。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策略”这个抽象概念。本环节通过复习揭题,激活学生的经验,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策略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策略的习得是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获得体验,然后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做法以加深体验,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分析问题时思考方法是形成策略的基础。为了策略形成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体验这个策略,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感受策略的独特作用。因此,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获得思考方法,明确从条件想起。
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式可能是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不同,但是思考的方法是相同的,通过本环节的比较、小结,让学生对从条件想起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回顾、反思策略是策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能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掌握策略。
 
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通过一步一步的练习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经、技巧、方法,真正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比较各种解答方法的特点,感知列表解决的优势。
 
 
 
 
    引导学生子在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板书设计: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联系
条件————问题
列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35个
40个
45个
50个
列式: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0+5=50(个)
画图:
教后反思:教材的例题中数学信息是无序地单独呈现的,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内化成自觉、灵活地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课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体会列表整理的价值。2、填写表格、理解结构、分析思路。 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 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和步骤。3、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上完课以后有以下几点觉得难以把握:一个是把握尺度难,另外领会策略难,还有事体会策略价值难,这当然也是所有策略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在策略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注意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