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1.看条件提问题。(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口头列式)
母鸡有20只,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母鸡有20只,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多8只。
母鸡有20只,公鸡有8只。
2. 谈话:根据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提出能计算的问题,(板书:条件——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方法来思考分析。
二、学习策略
(一)学习例1
1.出示例1,一起读题。
2.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第二个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3.交流后追问: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还可以想到“第( )天比第( )天多摘5个”?
4.进一步追问:第二天和第一天摘的个数关系还可以怎么说?(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还可以想到第二、第三,第三、第四天……摘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5.引导:我们已经理解了题中条件之间的关系,那你准备怎样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呢?同桌先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6.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指3名)
7.追问:算出第三天摘的个数后,再根据什么能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8.谈话: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计算的方法,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请你选择一种方式,在课本72页求出结果,并填写答句。(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9.交流:填表的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填的?(出示表格,逐步呈现数)
列算式又是怎样解答的。(板书:各步算式、答句)
10.谈话:刚才大家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往往不同的方法背后藏着相同的东西,回顾这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1.小结:这些解题方法都是从两个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板书:从条件想起) 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叫做策略。(板书:的策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反思
1.谈话: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例1经过了哪些过程?(理解题意、确定思路、解决问题)
2.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同桌互相说说吧。(首先要弄懂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才解决问题,可以列表推,也可以列式算。)
3.指出:从条件想起,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希望大家今后能主动的运用这个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应用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现在我们就从条件想起,看看根据条件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先看第1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口答,板书算式)
读第2题的条件,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这些问题怎样解答?
说明:我们从条件想起,找出2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一个问题,然后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最终的问题。(结合示意图)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谁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皮球运动的情况?
你能在表格中填出每次弹起的高度吗?在表里填一填。
交流:填表的结果各是多少?每次填写的米数的依据是什么?(下落高度和弹起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你能列式求每次下落的高度吗?(口答)这里为什么用列表的方式?
指出:虽然都是从条件想起,这里选择列表的方式更简洁、清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引导:如果用18个Ο表示18个小朋友,你能在图中标一标俩个人的位置吗?(指名,其他在书上标)
交流:你能说说根据什么标的?(从条件想起)看图说说,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看着图,你能列式来解答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图,从条件想起,根据18人和芳芳排在左起第8个,用减法算出芳芳右边有10人,再根据芳芳右边有10人和兵兵在右起第4个,用减法求出两人之间有6人。)
提问: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
指出:看来,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除了列式和列表,画图也是不错的方法。所以或我们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读题,根据条件估计一下,从第几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把你估计的结果悄悄地写下来。
谁估计的符合问题实际呢,大家可以动手画一画,注意每个Ο都要和原来一样大,画到画不下为止。
交流:你是根据什么来画的,从第几个开始就画不下了,看看大家刚才猜的怎样?(贴到表格中)
提问 :如果后面的正方形足够大,那么你估计第8个正方形里能画多少个?你想不想画一画,那就算一算。(填数)如果接着往下画,下一个正方形里大约能画多少个,再下一个呢?
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根据条件来画的,你开始想到从2个起每次乘2会变得这么快,这么大吗?有什么体会?
小结:把一个数每次乘2,这个数增加、变大的速度快得我们压根无法想象。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4题
|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策略”这个抽象概念。本环节通过复习揭题,激活学生的经验,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策略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策略的习得是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获得体验,然后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做法以加深体验,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分析问题时思考方法是形成策略的基础。为了策略形成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体验这个策略,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感受策略的独特作用。因此,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获得思考方法,明确从条件想起。
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式可能是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不同,但是思考的方法是相同的,通过本环节的比较、小结,让学生对从条件想起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回顾、反思策略是策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能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掌握策略。
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通过一步一步的练习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经、技巧、方法,真正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比较各种解答方法的特点,感知列表解决的优势。
引导学生子在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