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成果展示>>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黄婷      来源:本站原创

 《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

      雾凇     的教学设计  

    

  雾凇  

课时  

2  

执教者  

张黄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美及其成因。  

2、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了解雾凇景观的奇美及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题思想设计说明: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凇》这篇课文,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奇观。每到隆冬时节,大地冰封,当漫步在吉林的松花江畔,你一定会被那景象所吸引。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边欣赏边回忆你看到了怎样的雾凇。指名说:我看到了()的雾凇。  

二、            学习第一小节  

1、雾凇这么美,难怪作者会称之为“奇观”(板书)。为什么把吉林的雾凇成为奇观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雾凇的句子。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能从中看出雾凇有什么特点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谁能通过朗读把吉林雾凇多而美的特点展现在大家眼前?  

3、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好第一小节,读出雾凇的美丽和奇特。  

三、            学习第二小节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节,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这么美丽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板书:形成)请同学们自己读第二小节。(指名说)其实,文中有句话已经精练地概括出来了。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这句话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呢?你能想象下吗?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板书:①饱和的水汽②遇冷凝结。  

4、吉林这个地方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吗?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记号。  

    你从其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松花江上的水汽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弥漫、涌向、笼罩、淹没”,这些词语都说明了雾气非常多,到处都是,一切都沉浸在茫茫雾气中了。  

    这些雾气是从哪儿来的呢?从丰满水库的发电站里排出来的。  

    你还从哪儿看出吉林雾凇具备了遇冷凝结的条件?12月至第二年2月,夜幕降临气温下降零下三十  
    我们这儿能形成雾凇吗?为什么?由此可见,吉林的雾凇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形成的。  

5、那么,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以后,雾凇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你从他的朗读中发现了什么?在读划线的词语时,他读的很慢很轻,为什么?划横线的词语说明了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这个缓慢的过程吗?  

    文中哪句话更说明了雾凇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三个词语都是表现时间变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雾凇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范读:最初……点击图片观察。谁能读出这个缓慢的变化过程?  

6、正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和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看到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呢?(惊奇、兴奋)请你带着高兴地心情读好这句话。  

7、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一起读好第二小节,再次回顾雾凇的形成过程。  

8、现在你能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吗?结合屏幕上的填空说一说。自己先试试看。你介绍的非常流利。  

四、            学习第三小节  

1、美丽的雾凇形成了,挂在道路两旁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些雾凇都像什么呢?怎样的什么?谁能说的更生动些?老师觉得这些雾凇真像披散着的丝丝银发、洁白的绒球、一簇簇花束……  

2、同学们说的可真不错,谁能根据这样的句式将雾凇的姿态连起来说一说呢?  

3、吉林的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美不胜收等)  

4、难怪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会情不自禁的赞叹,板书。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里的梨花在这篇课文中就是指雾凇)  

江畔的松树、柳树在一夜之间,全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开满了洁白如雪的梨花,是那样美丽动人,怎能不让人由衷地赞叹:“忽如……。”  

5、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吉林雾凇以其独特的姿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同学们,江  

6、泽民爷爷也到吉林欣赏过雾凇,那是19911月,看到这一奇景时,也不禁赞叹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7、假如你也来到了吉林的松花江畔,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会如何赞叹呢?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一起读好最后一小节吧!  

五、            总结  

1、  今天,我们不仅一起领略了文明中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而且了解了它形成的过程,体会了它的美丽和奇特。其实,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希望大家今后能像作者一样从大自然中探索到更多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  

六、课后延伸:  

在我国北方,雾凇现象很普遍,那么,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  

 

 

 

 

 

1、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美。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学生发出由衷的感慨,抓住一切关键词语体会和赞美雾凇之美。  

   

   

   

   

   

   

   

 

 

 

 

 

 

2、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下收获真知。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孩子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学习:1、雾凇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2、吉林的松花江畔具备这样的条件吗?默读、品味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自豪感就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就得到激发。  

 

 

 

 

 

 

 

 

 

 

 

 

 

 

 

 

 

 

3、激发学生抒发真情。除了要充分感受雾凇的美之外,还要由衷地提出保护自然奇特景观的内心需求。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发出感慨,抒发赞美和喜爱之情。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  

 

 

 

板书设计:  

 

23.雾凇  

 

“奇观”  

        饱和的水汽  

形成 {  

        遇冷凝结  

赞叹  

 

教后反思:  

  《雾凇》这篇课文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了雾凇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学生生活在江南,从未亲眼见过雾凇,虽然通过文本能够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认识,更无法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特殊原因,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运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呈现雾凇的奇景,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等活动环节,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及道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