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缘情求真,“让语文味”回归课堂(3月学习感悟)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0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梁芬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课改的深入,笔者在听取了大量中青年语文教师的课后,渐渐忧从心来:语文课又唱又跳又画;一忽儿合作探究,一忽儿小组交流,教师像个笨拙的主持人,将舞台全让给学生,不仅言语不出彩,且无所事事,许多时候甚至不知所措。语文是文火细炖的慢功夫,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品味、积累、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内化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大语文”观本不错,可如果一不留神成了“没语文”,我们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而言,工具性虽至关重要,人文性也必不可少,只有还“语文味”于课堂,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春回大地。  

    所“谓语文味”,笔者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以审美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师生共同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健康、丰富的审美享受。  

  一、以热情悦纳文本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语文教学长期肩负的任务。笔者在小学46年级的学生中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最受儿童欢迎的文章有:童话故事、科学幻想故事、侦探故事、军事故事等,而一些说明文、科普类文章等往往不受青睐。这时候,教师往往需要以自身的热情带动学生,不仅需有技巧有智慧,还需付出情和爱。  

  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除了“投其所好”,还须“学做广告”。教师的引领是艺术,成功者能“化腐朽为神奇”,而成功的基础是教师自身必须有广博的才识,丰富的心灵,健康的情感,对生活有着浓浓的爱,对语言文字有特殊的偏爱。  

    优秀的教师会经常让孩子们接触各种文体的作品,将母语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热情与智慧,有些课文孩子们虽不喜好,却是必须学习的。如《爸爸买来电饭锅》是学习阅读商品说明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大情愿读下去。这时候,教师的导读艺术能发挥神奇的作用。如“:同学们,今天,小明同学的家里买来了一只新的电饭锅,可是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用,是一位‘小老师’帮助了他们。你们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吗?”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教学,效果就出来了。  

  二、以纯情解读文本  

  应试教学下的语文阅读带有很大的功利目的,即使是情韵雅致的美文也被人为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使阅读教学支离破碎、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如果能放下功利心,让学生在身心舒畅的放松状态下阅读,以一颗纯真的童心接近文本,与文本对话,阅读活动就会是一趟美好的旅程。  

  儿童拥有一个独特的精神天地,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远比成人丰富。也许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童年时代自己嬉戏过的草地是那么辽阔,草丛是那么高那么绿;庭院是那么宽敞,那么乐趣无穷,可是成年后故地重游,却惊讶地发现,这片草地原来只有那么一小片,草丛也只高及半膝,庭院根本是一方狭小的天地。儿童与成人这种空间感的迥然相异,并非仅仅因为身体比例和视角的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儿童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他们以一颗至纯善感的心观察着自然万象,人情风物,在观察和阅读中渐渐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卖火柴的小女孩》得不到成人的同情,却能赢得儿童的眼泪《;比金钱更重要》能启迪人生、感化成人,却不一定能真正打动儿童的心《;登山》中列宁身处逆境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铤而走险,挑战自我,那是成人中的伟大的意志力,但四年级的孩子读了,往往不为所动,因为他们实在不大明白明明有大路走,列宁为了什么非走险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列宁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座高峻莫测的山,令人敬畏而难以亲近。课堂上有个孩子提出意见:列宁是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山村避难,心情一定很焦虑很痛苦,朋友陪他去登山看日出,可以放松心情,有利于调节自己。如果是我,一定走大路,痛痛快快游览山景,累了还可以随地休息,把精神养好了,再跟敌人作斗争。我不赞成列宁这样做。这是来自儿童心灵深处真实的声音,是他独特个性的闪烁,是最纯的情感观照。  

  三、以激情诵读文本  

  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与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因此,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便是能用声音演绎美、创造美的高手。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一片掌声。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因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悟把握。别林斯基说过一段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的渗透,恰恰缺乏饱含激情的诵读。儿童阅读不能与成人等同,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情感还处于朦胧状态,但他们易被感动,不会遮掩自己的感情。教师诵读课文时饱满热烈的情感能很快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朗读,然后师生共同入情诵读,一任情感的洪水汪洋恣肆,课堂才能出现“忘我”的境界。忘我是朗读的至高境界,需要引导,需要苦练,需要感悟,需要时间。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诵读中渐渐积聚、凝炼、升华。以语言、以情感为媒,在浓浓的语文味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如,学习《开国大典》时,教师说“:孩子们,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首席播音员,要向全国人民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你准备怎么读?”此时响起雄浑激荡的《红旗颂》,孩子们放胆自读,一个个专注投入。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充溢心胸,热血沸腾。当读“到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时不少孩子眼中噙着泪花。课堂上,师生共同体验了语文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  

  四、以浓情生化文本  

  少年时学完《少年闰土》,感受了鲁迅先生与故乡、与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读读鲁迅先生别的文章,以更深一步了解鲁迅和他故乡的人们,想了解绍兴,听更多的绍兴人的故事———这是“语文味”的魅力所在。文已断,情未了,好的语文课余音绕梁,情韵无限。《爆竹声声》一文介绍了爆竹的历史和春节燃放爆竹风俗的由来,结尾时写“到燃放爆竹容易引发火灾,如今,许多城市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读到这里我问学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受了“禁闭”的烟花爆竹兄妹俩,好吗?”借助多媒体“,孩子们欣赏了绚丽多彩的烟花爆竹,画面定格,教师沉静地说:孩子们,烟花爆竹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象征,那么美好的事物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爆竹声声’成了‘爆竹无声’。同学们,你们同‘意禁放烟花爆竹’的做法吗?(生齐答:不同意!)那么,我们想出办法来,改写课文最后的部分,让所有的小朋友读了课文都兴高采烈,让烟花爆竹永远做我们的朋友。先在小组内讨论,想出能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好办法,再执笔写作课文最后一段。学生写得情趣盎然,一脸的生动,欢乐的灵感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情至浓,文至真,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的生化要根据文本,根据学情,缘情而至,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篇课文,一个片断,怎么裁剪取舍,都凭师生的情感和灵性,密不透风,虚可跑马。课文的生化就是师生双方对课程的再创造。  

学习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课立足语文着眼点还是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缘情求真,师生共同品尝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共同体验健康、丰富的审美快感,生命的花朵在课堂上尽情绽放,这是语文课自然的、本真的回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