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建构而成,教师的教为常量,学生的学则是变量。假设教师的教为1,学生的学为x,很明显,x的值越大,其乘积就越大。
假设x为2,那么,1×2=2,这就是正效率。
假设x为0,那么,1×0=0,效率就是零。
假设x为-1,那么,1×-1=-1,效率就为副效率。
这充分说明课堂教学取决于学生的“学”,而非老师的“教”。因此,“求真”课堂一定是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的课堂。每一节课,它都应是货真价实、原原本本反映出真实的面貌。同时它的好坏应着力于它是否有趣、新鲜、奇特。教师的传输与学生的吸入量是否成正比,是否引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实际目标。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可操作的模仿性,耐人回味,是精品。充分运用新的理念,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新旧过渡、知识点的呈现、课堂上的主客体置换等方面有创意。在增大课堂密度的同时,使师生交融,教学相长,各有所获。“搭台唱戏”,暗示或明示学生做准备,反应不出真实的课堂面目,不但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做了坏样子——弄虚作假,不诚实,使学生消极对待学习。也有悖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很多时候,我们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精心设置了各种活动,虽然表面看起来丰富有趣,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却很少,华而不实。怎么实现学生真正做到80%能够掌握所学知识,有对所学知识的听说读写能力呢?《构建求真课堂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意见》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依据和评判标准。
对于“评价与测试”,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诊断与反馈相结合,评价与研究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果能细化评价,制定评价表,操作性就更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