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学习感悟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邵琰      来源:本站原创

 

不少教师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没有真实语境,课堂是“去语境化”的,教学中注重知识、忽略运用的现象长期存在,结果学生不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只有具有真实语境的英语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心理真实度。学生参与有心理真实度的活动,使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助于解决知识惰性问题。 教师应该将真实语境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习过程真实化,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和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应以行为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运用语言。 
1. 制订真实的行为目标 
侧重知识的教学目标往往罗列课堂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型,不强调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语境的前提是制订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即学生要运用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合理的学习行为目标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他们运用语言的需求,明确在学习后应能做到的事情。
2. 采用真实的语言素材 
教师应努力开拓教学资源,多采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语料。生活化的语料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语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依据语境运用语言。真实的语言素材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体验、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挑选学生经历的活动、熟悉的话题或社会事件作为课堂活动的素材。真实的语言素材包括两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原汁原味的语篇,如英文歌曲、电影、广告、新闻、说明
3. 设置相对真实的情境 
有效的教学总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情境根据教学需要而定,可以挑选符合教学内容的视频、生活中的各种广告、说明书等,也可以因地制宜,各种节日、天气状况、教室、学生都可以成为真实的情境。 
4. 设计真实的学习活动
真实的情境伴随着真实的活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关注学生是否在真实的情境活动中感受、练习和运用语言。真实或仿真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是境中学、学中用。
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里,真实性是一种英语教学的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真实的英语课堂里,学生为了真实任务而学习,使用真实的语料,语言练习活动与真实生活联系,师生、生生之间总是进行真实的交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课堂里总有真实的语言输出与输入,因而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感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向学生传授真知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一个真实的课堂,学生会永远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真实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真”的英语课堂是怎样的?
首先,课前要精心预设。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预案的设计是先进理念在课堂教学预设的呈现。教学预案撰写,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原有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科特点。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前后教材的联系点,教材与学生知识的连接点、增长点,思维的生发点,课堂内外的延伸点等等。这样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预案,就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理念,心中有学生,才能使英语课出现期待的亮点。
其次,课堂上应该尽量创设真实、自然、有意义的情境,引学生“入场”。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也可以联系童话生活创设情境。如进入五年级后,每学期的第一单元总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或经典的寓言故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学生喜爱的童话创设情境,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到故事情境中去。同时要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力求实效。还要调控课堂氛围,确保教学实效性。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教学中的“契机”,学生学习英语就会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