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界的泰斗于永正大师曾说过:开语文这门课,应该着眼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门工具。语言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小语教学要给孩子什么?第一是识字、写字,第二是要让学生会读书,第三是作文教学。书读多了,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了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还是双基的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教学,也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培养。现在我们常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反思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已把对这些语文知识点的把握、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进自己的课堂,但是还不够扎实。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精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这是一种常规目标。虽然低段以识字为主,中高段逐渐加重阅读理解的砝码,但中、高段还应注重字、词的积累。尤其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多音字、形近字的混淆也多了一分可能,因此在目标制订中应确保生字、新词的学习、巩固。另外,通过字典、拼音等工具的不断使用,逐渐培养一种常规的语文学习习惯。中高段的常规目标时常遭受冷遇,读一读、抄一抄、默一默就过去了。
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意识地从落实双基去考虑。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弄清教什么,也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的问题。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不是指教学参考书中的条条款款,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特点,做深入的理解,对一组教材做周密的考虑,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将字词句段篇,内容与方法,习惯与兴趣,情感与态度等目标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个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促成总目标的达成。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弄清楚课文在内容、表达方面的特点,要弄清楚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哪些字,学会哪些字和词,要弄清楚学生经过怎样的过程,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楚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的基础上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