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进入复习阶段了,如何上好复习课呢?相对于新课来说,复习课是枯燥无味的,俗称炒冷饭。光把冷饭炒熟,冷饭无滋无味学生也就不爱“吃”。把冷饭炒成蛋炒饭、菠萝饭……调和学生的口味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复习课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不是把冷饭加热,不是把原有的内容重复一遍,而应该是一种梳理,一种整合。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老师也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出每个单元的重点,每个单元课文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如复习第7单元,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单元都是写师生情谊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串联4篇课文,找找福楼拜、刘老师、孔子这些老师的特点,不同和相同之处,然后让学生拓展课外的知识,比如,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古诗、名言赞美老师?这就像一碗“蛋炒饭”,要想一想你要做什么饭,要加入什么佐料、配料。
其次,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没有“滋味”。比如问问题的时候,可以换个角度问。复习时可以加入一些和课文类似的故事。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复习到刘老师是个身残志坚的人,这能让你联想到哪些人呢?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讲讲他的理解。而上四大名著的时候,可以来个知识抢答赛,看谁了解得更多。复习第一单元的时候,可以从学生旅游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第三,“蛋炒饭”、“咸泡饭”、“菠萝饭”要交织着吃,不要一直吃。一直吃一种再好吃的饭也要吃腻的。所以习题训练,课文的讲解、默写要交叉进行,不要一个礼拜都是默写,或者都是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