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听后感
听了虞老师的讲座,我感触颇深。尤其是其以下这段文字:
学习是基于一种成熟,就像小朋友吃饭学抓筷子,一个月前怎么也不会,一个月后自己就会了。而教师的等待,则给了学生成熟的时间。因此,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个体机能的成熟度真的是有差别的,由于这种差别引起的学习困难,如果被反复强化时,就会真的令学生表现为“笨”,等一等,不要急于下结论,可能是个好办法。
在我们往常的教学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这样的时刻。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及知识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同一个班级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那么,该如何对待这种班级内的差异,这便是我们老师需要细思考量的一个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班级内存在了“优等生”和“后进生”,对待“优等生”,老师笑面以待;而对待“后进生”,态度却有些区别了,我们经常怀抱“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极力督促、极力补差,努力想要缩小其与“优等生”的差距。殊不知,这样的差距存在是客观的事实存在,只是因为老师的眼中有了对比,才有了等级层次。
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们成长的时刻,每个人成长的瞬间不同,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其实,知识的获得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短暂的不理解并不代表永远,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些适应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消化,慢慢沉淀,最终能够将这些知识纳为己用,造福自己的人生。
就让我们耐心地,等一等,等孩子们慢慢成长,等孩子们逐渐成人,等孩子们最终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