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课堂是摒弃形式主义的课堂
真实的语文课,应该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课程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然后才能以他们的真实学情定教学目标和计划。但现在的教学课堂,“看课题提问题”的司空见惯,如: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大家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小问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如果学生在课前做了预习,这样的提问根本没有必要。有位教师教学《长城》,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听《长城长》这首歌,然后让他们谈感受。在此基础上出示:
①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成这样伟大的长城!
②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别的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③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太伟大了!
然后,教师让学生猜这三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学生猜不着,于是教师告诉他们这三人分别是叶利钦、尼克松和拉宾!学生感到很惊讶:为什么长城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高?长城究竟伟大在哪里呢?就这样,阅读期待产生了。学生自然就能很自觉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当中去。这样的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导”!
真实的课堂是真正关注学生的课堂
真实的语文课,应该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一教师执教《珍珠鸟》一课,课始,教师便问:“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胆子很大,它敢在主人家里飞来飞去,还敢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
生: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
……
教师有选择性地写板书:“美丽、可爱、淘气”,并以一句“同学们的感受都不错,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结束了交流。
这个片段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珍珠鸟已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但很明显,他们的感悟处在不同的层次,甚至还有一些冲突。教师若以这一条线引导学生去读书、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中汲取到知识,带给课堂生动和活力。
语文课堂的命脉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反思我们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枯燥乏味的思品课、自然课、科学课。反之,把握好语文课堂的命脉,就能使学生于读书处尽情地读、于写字时认真地写、于品位时深入地品、于交流时大方地交流、于背诵积累时朗朗地诵,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