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伴为榜样,激发写话兴趣
——语文教学案例
横山桥中心小学 汤晓丹
【背景】
求真课堂要求“三真”:真切的教学目标、真实的教学过程和真情流露的师生互动。因此,在低年级开展写话教学时,我也将这“三真”作为自己教学设计的标准,并用它们来考量自己课堂的得与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二年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较为完整、清楚地描述一件事。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设表达情境,以此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但在写话时,学生又会出现无话可说、表达混乱等问题。这点让我很是头疼,也认清了表达和书写之间的转换机制对多数学生来说是较难跨越的,需要多动脑筋帮助他们。
【案例】
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在选择写话题材上,我尽可能站在儿童立场上,多问、多观察他们喜欢什么,乐于表达些什么。多数孩子很喜欢小动物,我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基础上,提出写好动物的两大要点:“抓住特点来写”和“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是第二天批改时,学生的写话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写到小猫的表达就是“它有一双圆圆的眼睛,它有一个小小的鼻子,非常可爱”,显得十分单调,思路也很狭窄。正当我想着要不要找一些范文给他们借鉴时,我发现个别学生的写话很有亮点。如M的“小兔全身上下都长着雪白雪白的毛,爱吃胡萝卜和青菜。它长着一对红宝石似的眼睛,一张三瓣嘴,圆溜溜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采用了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表达上也不显单调;Y在《可爱的小金鱼》中写道:“喂的时候,小鱼总会争先恐后地抢食物吃。有的小鱼一松嘴,食物就被别的小鱼抢走了”,这个细节写得十分传神;再如Z的“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是爸爸从马路上捡回来的,刚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一走动它就汪汪直叫”,这种描写富有生活气息,能够为部分无话可说的学生提供灵感。我想:把这些身边同学的写话当成范文给他们欣赏,不是比网上找的来得更好吗?
果然,学生对欣赏其他同学的写话很是期待,在听我点评时,更是全神贯注,还不时发出赞叹声。最后,我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学会取长补短,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写话。“现在,我把写话本发下来,你们能用心修改,让笔下的小动物更加可爱吗?”“能!”大家显得劲头十足又信心满满。
再次批改时,学生真没让我失望。不少人重新写了一篇,比起之前的“干巴巴”,真是有了很多话可说、可写。如F的《我家的小花狗》,“我和弟弟放学回来,小花狗就会飞快地跑过来,摇摇小尾巴,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小主人回来了呀”,这种选取生活细节进行描写,显示了学生的乐于观察,也是受到了之前范文的启发。
【评析】
写话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身边的精彩范例,就像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学生从中看到了身边人的长处,也获得了表达的信心和灵感。这也证实了求真课堂“儿童立场”的科学性,首先,为儿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材,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为他们自由表达搭建平台,并提供指导。其次,当学生在表达上有所欠缺时,让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取真实的体验和激励,也让自身的真实情感得以流淌。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主动感受、思考,而非被教师强制灌输、牵着鼻子走,因此,写话成了“我要说”“我想写”,变得简单而有趣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