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案例
横山桥中心小学 石浏
《掌声》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第一课时,我只需让学生了解小英身上发生的变化,为第二课时探究原因,从细节上发现小英的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的原因,具体抓住几个句子采用角色互换的形式,从而发现正是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和互相关爱使小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学会关爱他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格外热闹,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欢迎他们?(学生鼓掌)这热烈的掌声代表——
生:鼓舞。
生:欢迎。
师:此刻,面对这么多听课老师,石老师心里有些微微紧张,同学们,你们能鼓励一下石老师吗?谢谢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温暖的掌声代表——,这下老师踏实多了。
师:同学们,掌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去聆听一阵阵美丽的掌声。
抬起你的小手,跟老师恭恭敬敬地写课题《掌声》。
板书课题。(“掌”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把手伸开才便于鼓掌。声,上半部分是士兵的“士”,上横长下横短)齐读课题。(让“掌声”再热情一些、热烈一些)
师:质疑:读了课题,结合你在预习单上写下的疑惑,一起来交流一下的脑中的小问号?
(学生质疑预设:①这是谁送给谁的掌声?这个问题可由提问者回答。②同学们为什么送给小英掌声?③这是怎样的掌声?④掌声有几次……)
小结:学贵有疑,疑贵在思。让我们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打开课本,带着串串问题去大声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师:昨天你回家预习了吗?我相信大家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们一起走进字词大擂台,和文中的生字打个招呼吧!
师:课件出示,开火车读。
bān yuàn jiǎng shù
班 里 愿 意 讲 述
tóu dī diào kuàng
投 向 低了下去 调 来 情况
chí jìng
持久 困境
生读。
师:没有拼音的帮忙,你还会读吗?
生读。
师:想过记住这些生字的窍门了吗?对照预习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交流换部件记忆法(投、持、境)、拆分组合记忆法)
生交流答案。
师:那这些词语呢,你掌握了吗?
残疾 慢吞吞 骤然间 情绪 普通话
慢吞吞 鞠了一躬 交谈 学校 舞蹈房 珍惜
默默地 轮流 眼圈儿 注视 一摇一晃
演讲 渐渐平息 经久不息 犹豫 忧郁
生再读。
师:过渡语:真棒,看来预习效果不错,表扬一下自己。(鼓掌)那这些词语,你已经知道它的意思了吗?快来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交流词意:
骤然间 慢吞吞 默默地 经久不息
持久 犹豫 忧郁 珍惜 注视
生:通过上下文理解: 持久:文中掌声持续的时间很长。 经久不息:鼓掌的时间比第一次更长,更热烈。大家的掌声都不愿意停下来了。
生:近义词法理解:(骤然间:突然间。 注视:注意。 珍惜:爱惜。)
生:反义词法理解:(犹豫:做事不果断,反义词坚决。 忧郁:不够开朗。)
生:联系生活理解:(慢吞吞:动作很慢。)
生:拆词法理解:(忧郁:忧伤郁闷。 珍惜:珍重爱惜。)
师:通过我们的互相帮助,轻松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老师想用掌声祝贺你们!(师鼓掌)
师:老师这还有三个多音字,试试你能否读准,另外的读音你会组个词语吗?
出示“落下了残疾”“老师是刚调来的”“身处困境”三个词语,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落”、“调”和“处”三个多音字的读音。
生:luo 掉落落叶
生:tiao 调节空调
生:chu 处理到处
师:让我们带着理解再一起响亮地读读这些词语。
师:读准读懂了词语,相信读课文一定不在话下。课文总共几小节?请七位同学来读一读,比比哪位同学读得最好?
生读课文。
生:读得声音很响亮。
生:多音字还没读对。
生:忧郁和犹豫的读音。
…………
师: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的主人公是——,故事发生在小英——,在演讲课上出现了几次掌声?预习的时候,你用直线画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小英。
生:演讲课上。
师交流重点句:
A.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声读,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在这感人的掌声前,小英在班里是怎样的,你能找到相关段落吗?课文那几自然段是讲演讲课的?在获得了掌声后,小英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又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小英的成长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同学们为课文分段。(相机一一板书:演讲课前 演讲课时 演讲课后 启发)
生交流分段。
师: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层次,相信大家就能胸有成竹地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对照预习单,看看你之前做的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生:小时候,我有个同学叫小英,她的腿脚因病落下了残疾,不()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一次演讲课上,新来的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同学们送给她一阵()()的掌声。当她成功地()完童年故事,班里又响起了()的掌声。掌声让小英变得不再()。
三、走进忧郁的小英
师:小英,故事的主人公,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特殊女孩。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留心一下描写小英动作的词。
生:坐
师:怎样地坐?怎样是默默地坐?小英默默地坐了一天吗?两天吗?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想想当小英默默坐在教室的一角她会想什么呢?发挥你想象的翅膀。
师:小英的这种表现,可以用文中第五小节的那个词语来形容?
生:忧郁。
师:板书忧郁。
师: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不幸
生:自卑
生:孤独
师范读第5自然段。(出示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是什么让小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朗读课文思考,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四、指导生字书写
师:我们一起来看“愿”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厂字头背上的一撇要写得长一些,把心写好,才能发自内心。
生练习。
板书设计:
演讲课前 ( 1 ) 忧郁
演讲课时 ( 2——4 )
21、掌声
演讲课后 ( 5——6 )
启发 ( 7 )
反思: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很好奇感兴趣。我上课开始用学生的掌声,巧妙地设计了课的开头,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并感知掌声的魅力,从而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针对他主学习而提出,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小结;完全意义上的他主学习,是一种“听讲式”的学习。其实,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完全自主,也不可能完全他主,追求的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即学生在较大程度上的自主学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自主程度越来越高,直至成为完全的自然人。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第一课时的预习单,孩子自主预习,解决一部分问题,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感悟,交流讨论,学生参与广泛,学得主动,实践了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相对应,强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操作流程是:感知课文内容──提出统领全篇的总问题──研读文本,捕捉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呈现问题答案。《掌声》一课,在学生读课题后,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同学们为什么送给小英掌声?这是怎样的掌声?掌声有几次……便形成了“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支架登高、爬坡。这,便是本课例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体验性学习方式:有人说,学习的核心意义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深切感悟和个性化的体验。本课例中,问题支架形成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骤然间、慢吞吞、默默地、经久不息、持久、犹豫、忧郁、珍惜、注视”,“A.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学生获得了读的体验和理解词语的体验。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孩子们为掌声所下的定义是我始料未及的。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神情,听着孩子们脱口而出有感而发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那灿烂的童心。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当学生一时缓不过神来的时候,教师的一句范例无疑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思维活跃状态下,无须教师太多的话语。“孩子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体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尽量放飞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的才智和想象尽情挥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