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差错”,平等对话
是云华
片断回放:《两步计算应用题》
在学生学会了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一般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包楷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88÷36。
一些思维快的学生看到这儿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窃窃私语:“怎么连这道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她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脸胀得通红)
我扫视了一圈,那些窃窃私语的孩子们不说话了。我这才微笑着对大家说:“大家都觉得她做错了,其实她没有做错,只是还没有做完呢!”
(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愣住了……)
这时,杨坤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她这一步算的是总时间,现在装了5小时,还要装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就是36×3=108(台)。”
师:大家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
稍过片刻后,教室里渐渐地充满了“噢、啧……” 的声音,“说得对!” “真聪明!”……
教师由衷地赞赏了同学的回答,并请包楷把题目继续做完了,她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座位。
片断分析: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首先我给予学生一个放松的环境解题,把学生真实的水平如实地展现出来。在学生出现了文不对题的情况下,(以这位女生的思维水平,是绝对达不到用后面一种方法的解题高度的),对于同学们的议论,孩子心里肯定不好受。我作为教师及时给予这个后进生帮助,在老师一个小小的提示下,就有学生出来帮助她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后进生还是其他的学生,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数学思维的方式和深度、广度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说是一道小小的数学解题,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和话语,却让不同的学生在情感和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成功的,很好地体现了“求真”的思想。
其次,我想到的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面对学生的“差错”,数学课堂上比较糟糕的是埋怨学生,殊不知,就因为你这样的表现,学生们还敢再想再说吗?以致教师亲自上阵,帮学生回答,这无疑又使数学学习成为了“灌输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怎能让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没有轻易否定学生,而是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差错”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巧妙点拨,扭转了学生的原有观念,将错就错,因错利导,学生的自尊心不仅得到了有效地保护,而且又改正了错误,学会了正确的知识。
这样数学课堂也就成为了一方智慧飞扬和精彩洋溢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