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资源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它具有更为形象、生动、逼真的优势和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等特点,教师只有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保持学习兴趣的持续性,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信息。
例如:在教学Do you like…?句型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妈妈带领女儿一起去选购水果的经过,并且加上了逼真的配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是画面中的女儿,正跟随妈妈一起在超级市场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从而引发了直接兴趣。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静结合,化难为易。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符合学生的记忆特点,采用声、电、光等技术,动态效果独特,如动画模拟、图片串联、问题显示等,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教学简单化,如,教学一些不常见事物的名称,或运动项目、动作等,通过画面让学生直接用英语感知,减少了翻译的中间过程。
三、联系实际,活化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用网络课程资源,能真实地再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教学情境,活化教材的内容。例如在教学watermelon、peach、pear、orange这四个水果单词时,电脑依次出现这四种水果,并同时进行配音。小学生们看到这么多自己爱吃的水果依次从电脑中蹦出来,感到非常新鲜好奇,兴趣很浓厚,主动开口学说了这四个单词,并且很快而且很熟练地掌握了这四个单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图画与单词的连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手段,培养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惧怕出现“当众出丑”的尴尬局面,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几乎放弃了所有发言的机会,他们的口语水平自然越来越差。而网络课程资源能够创造相应的语境,优化教学手段,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人手一机,自主地随着导航系统与计算机交流、对话,这就为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营造了“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他们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模仿、跟读,即使错了,机器的反馈也是委婉又富含激励:“再试一试吧,你会做得更好!”主动地“练说”来自于愉悦的心情,为了获得程序的最高奖励,学生往往会练上几十遍、几百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另外,网络课程资源采用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可供操作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和思考空间,让性格内向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享受和优秀生一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促进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创造了说话氛围,使学生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自然开口,逐步从怕说到喜欢说,越说越好,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真正打开了交际的大门。
五、变化测验,启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网络课程资源寓声、形、色于一体,运用它来设计开放的、变化的练习题,既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测验的设计摒弃了以往直接、单一的呈现形式,采用小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式”方法。例如:画面是黑白效果的,各种学习用具都隐藏在房间的不同位置,学生要积极动脑,仔细观察,用墨水瓶为不同的学习用具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说出它们的名字。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两个思维过程:一是要从线条单一、色彩单一的画面中寻找各种学习用具,这是对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考验;二是要迅速反应出这种学习用具的英语名称,这又是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考验。在找一找、涂一涂、读一读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形象转化成抽象;由感知上升为理解,由理解升华为记忆。相信经过一番思维的跳跃和加工,这些单词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正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做了的才容易记住”。
六、拓展知识,提高效率。
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不仅要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立体感强、信息量大,增加了学生操练的机会。
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需板书、板画、作业等内容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展示出来,这就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能在相同的40分钟内,呈现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充实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中英语句子和课文的呈现,设计任务型活动材料,问题探讨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时间自己选择用鼠标链接知识点,通过涂涂画画,数数算算、猜猜玩玩等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运用内部语言展开思维活动,巩固和深化对英语的语言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将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利用声像资料创设真实语言情境,通过复述、替换、翻译等联系形式训练学生,通过电子交流小组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多感官地接受语言信息,在充分发挥各自学习优势的同时拓宽学习的渠道和方法,弥补个人学习中的不足和缺陷。
七、多元评价,动之以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网络课程资源是怎样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呢?评价的设计体现了“自评与他评”、“即时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课件设计了很多学生自评的环节,如教师运用FLASH软件,将“Happy Teacher,s Day”这首歌制成了英文MTV,学生可以随音乐的旋律,根据字幕的色泽变化来学唱。如果学生学完歌曲,还可以消除音乐伴奏,进行自我测验。在这一画面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测验”小按钮,歌唱完毕,学生点击该按钮,课件上马上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小歌星们,唱完了歌给自己打打分吧?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级标准就在相应的()里打“√”。A五星级( )B四星级( )C三星级( )。”在课堂小结时,课件又出现了一个对话条:“同学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结束了,这节课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把你的体验和感受记在这里,好吗?”
学习感悟: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网络课程资源强调学生在软件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里的“他评”就指程序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如学生随机跟读时,,当读音正确,程序会自动弹出“拇指哥哥”,它兴奋地对学生说:“你真棒!”;当读音不标准时,程序会自动弹出“知心姐姐”,她和蔼地对学生说:“再试一次,你会读得更棒些!”充满温馨和鼓励的即时评语,使学生知道了某阶段的学习效果,继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坚定不断改进缺点的毅力和决心。
以上种种表明,网络课程资源走进课堂,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声、色、光的传递,有效地激活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时空,对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