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求真”之路
陈云英
梁实秋先生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们的语文课就该是要将绚烂的课堂归于平淡,将语文课堂回归到自然质朴的原生态的境界。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就是语文教育的本色。几年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曾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走了不少弯路。课堂形式花哨,语文内容被淡化。我们在听公开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者一会儿让学生欣赏动画,一会儿做游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节课下来,学生懵懂茫然,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一堂课的好坏与否,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效率的高低。一堂有效的课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基”教学。于永正老师说过:“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作文。”简单语文不是新流派,它是呼唤人们回归语文教学的“宗”,即“熟练、精思、博览、多作”。要把语文教学搞好,我认为主要把三个环节做好:课外准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先要把自己的语文这一学科教学搞好,积极钻研,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必须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掌握、对教材的熟悉、对辅导资料的深研,并且应该广涉与自己教学相关的书籍和报刊资料。在广涉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重要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只有在自己的脑中和手中掌握大量的资料后,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相关的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其次,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和试卷的仔细修改,可以了解他们对自己教学内容掌握的地步,以备下次授课的时候重点提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许多细小又重要的信息。
在作文批改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在句法、词语、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点,有时还会在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了解到他们的思想状况的变化。
再次,课外的师生交流是辅助课堂教学必要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水平,了解他们的需要。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备课以及对学生的备课。这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来进行。
课堂教学,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
语文作为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发展而不断努力。课堂教学不仅要将课前准备反映出来,还需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
总的来说,课堂上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课前我们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点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哪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讲台上不慌不乱。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常态课堂的极致,是本色语文孕育而成的激情演绎。当和谐、感动、诗意的情怀充溢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就是本色的;当关怀、人文、互动的情感四射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就是绿意的……本色语文,常态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根的舒展、茎的拔节、花的绽放、果的甜美……我们在这动态、开放而真实的课堂中,感受着真实的感受,体验着真实的体验,快乐着真实的快乐,收获着真实的收获。
学习感悟
张黄婷
上文谈到,简单语文不是新流派,它是呼唤人们回归语文教学的“宗”,即“熟练、精思、博览、多作”。本月我在级部执教了《金蝉脱壳》一课,努力践行“求真”这一思想。我以大家集体备课的结晶为基础,汲取精华并融入和修改成适合自己思路的教案。《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我们展现了金蝉脱壳的有趣过程及脱壳后奇妙的变化,全文观察顺序清楚,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准确生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金蝉脱壳的过程和脱壳后金蝉身体的变化,前者教学时着重关注动词,后者则侧重于颜色变化。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两个问题贯穿教学:你最喜欢金蝉脱壳时哪个身体部位的变化?金蝉脱壳后身体各部位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主要采取了图文结合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
教学本课的亮点有三方面。第一,熟记金蝉脱壳过程时,播放了精彩的视频,每个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过程的神奇有趣,再对照着每一部分的截图,将过程连起来说一说。第二,脱壳后的变化则变换了学习方法,改用选取关键词填表的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还通过投影展示有效指导学生的规范书写。第三,作者将金蝉脱壳这一难得一见的现象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示在大家眼前,靠的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教学时,我有意识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有主次、仔细观察事物和准确描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细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第一遍在五(7)班试上的时候,我比较生疏和拘谨,对教案的把握也不灵活,只是一步一步生硬地进行,以至于课堂气氛严肃,有些地方解读和朗读的不够。上完课,级部成员向我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之后,再经过我的一番修改和准备,我在自己的班级五(2)班正式上课,有了之前的课堂为基础,这一次我的心态明显平和了许多,语言和流程也自然不少,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投入学习,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天性、基础和情感等,我也与学生有了真情交流,最后的练笔也切实地提升和巩固了他们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