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二课——《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答)
2.是的,你瞧,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1).作为姥姥的小外甥,当作者写下这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骄傲、高兴……)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吗?
(2).让我们一起带着满腔的自豪与骄傲,齐读这段话。
二.解读姥姥的剪纸受欢迎的原因
过渡:那姥姥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受人们的欢迎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2、3自然段。
(一)技艺高超、心灵手巧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2)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只公鸡能打鸣。”
A.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B.看,这就是姥姥的剪纸。
C、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媒体出示)
(二)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创设情境,反复引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师:瞧,村东头的王大爷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村西头的李大妈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连河对岸的张大婶也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师:任谁开口都行,姥姥真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呀!(板书: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2.同学们,从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相机板书: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勤劳善良)
小结:姥姥技艺高超,加上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她的剪纸 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板书:深入人心)
三、作者刁难姥姥,姥姥尽展技艺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是个剪纸能手,谁都对她啧啧赞叹。而“我”却偏偏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偏偏喜欢“刁难”姥姥。那“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4——6自然段。
(1)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怎么样?喜鹊如何?看到这里,我们不由赞叹: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
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她的这手绝活是生来就具有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甚至摸黑剪。
A.引读。体会姥姥剪纸的时间长、次数多。
B.边读模仿做剪纸动作。进一步体会姥姥剪纸的刻苦、辛劳。
(2)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媒体出示)
A.理解“熟能生巧”: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B.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联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
(3)“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5.小结:是呀,熟能生巧,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姥姥的手已经与剪刀融为一体了。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持之以恒。姥姥多疼“我”呀!
四、体会姥姥剪的“牛兔图”
过渡:这不,时间一晃就到了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这句话中的“拴”字你怎么理解?
2.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1)媒体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2)媒体出示: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3.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纸了。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
4.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5.从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姥姥的赞美、依恋)
6.如果说以前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的话,那现在,姥姥的剪纸已经深入“我”心。(板书:深入“我”心)
五.学习13自然段。
过渡: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
A.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A.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3).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媒体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 ),又仿佛看到了( )。
(4).文章为什么要以“姥姥的剪纸”为题?
以“姥姥的剪纸”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其次,姥姥的剪纸也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亲情的纽带。作者运用托物言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我”与姥姥之间深厚的情谊。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七.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托物言情)
心灵手巧 深入人心
技艺高超 深入“我”心
广结善缘 疼爱、期待
有求必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