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的效率
任艳芳
刚接手三年级觉得上课特别吃力,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到的东西比较少。课堂有趣一点,他们就特别亢奋,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课堂枯燥一点,理论知识多一点,学生就开始开小差压根不听。为此我只能想一些对策。
首先给学生制定了上课规则,我编写了一首小诗“上课时候做端正,眼睛跟着老师看,读书用到脑嘴心,同学答题仔细听。”每次上节课我都要学生背诵规则,做到烂熟于心。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东倒西歪,我立即说“上课时候”,学生接下去说“坐端正”,然后自觉地就做得比较端正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地抢答,这个时候我就会说“同学答题”,学生会接下去说“仔细听”,然后基本上都会认真听着那个同学回答。慢慢地让学生养成条件反射的习惯,训练他们的上课规矩。
为了让学生上课专心一点,我尽量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把课堂讲得生动有趣一些。我会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点或者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讲知识点。比如教学留言条的时候,格式内容都很枯燥,学生听讲不够仔细。在课上我对学生说:“任老师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要找陆鑫逸默写,可是他不在教室,所以我要给他写一封留言条。你们愿意帮帮我吗?”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激发出来了,七嘴八舌地要讲,于是我立即让他们写一写,他们写得很认真。在遇到知识的难点的时候,我经常要思考怎么使得这个难点容易被学生接受,让他们喜欢去学。
三年级的孩子生字词是个难点,经常容易混淆字,所以我只好想许多方法让学生记住这些生字。教学生字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如果我是学生,我怎么学得又轻松又牢固呢。教学生字的时候学生常常混淆 “拔草”的“拔”和“拨”,“柳树”的“柳”常常会少写一撇,而“仰望”的“仰”的会多一撇。还有珍珠鸟一文中“细腻”的“腻”和“绒毛”的“绒”,经常会一个多一撇,一个少一撇……怎么记住这些字呢?我发现祖先创造汉字的时候,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柳树的“柳”为什么会有一撇,那一撇多像是柳树舒展的枝条呀!“细腻”的意思是很光滑,而“绒毛”就是长了许多毛,如果把这一“撇”看成是一根羽毛的话,“腻”很光滑,没有羽毛,有一撇,而“绒毛”就有一撇了。在此基础上,我总结了一些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对我来说也是技能的一大提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