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论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儿童立场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3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邵琰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立足儿童立场,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纵观众多的公开课、常规课儿童立场的缺失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儿童立场的缺失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影响着儿童的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静下心来,走进儿童,了解儿童,迎合儿童,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儿童的目的。
我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儿童立已经严重缺失,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别人的课上,甚至是自己的课上。试问有多少教师在教学反思里会注意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儿童立场的这个问题?以下就从我的想法来谈谈吧!
1. 小学英语公开课的心痛
因为承载着引领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寄托着教师的美好期望,所以公开课(观摩课)以其特有魅力吸引着广大教师,且历久不衰。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反复打磨的许多公开课(观摩课)是相当精致和精彩的,给人留下的是这样的感受:课堂预设是那么合理,所有学生是这样优秀;课堂活动形式新颖别致、丰富多样,教学流程完整、流畅;学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语言技能得到历练,语用交际能力获得发展,教学目标高度达成。然而,在顺畅的背后,有多少学生能从容应对?有多少学生迷惘不清?有多少学困生被遗忘?这样的课堂往往高举着“立足儿童,为了儿童”的大旗,但是,如果细细体味,就会觉得很多的公开课(观摩课)其实离儿童很远,儿童的立场的缺失很严重。 2.小学英语普通课(常规课)的无奈 
    因为疲于应对教学琐事,又不得不追求所谓课堂教学高效——学生能学会,能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能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所以教师的教学预设不自觉地堕落到“只是本位”的低级层面,教师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学生则变成了“知识的奴隶”;教师的眼中只有冷冰冰的“知识”,没有鲜活的学生,更没有千差万别的学生生命个体。
面对这样的公开课和普通课(常规课),我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本书《教学勇气》中帕尔默提到:“把教学缩减为纯智能的,它就是冷冰冰的、抽象的;把教学缩减为纯情感的,它就是自我陶醉;把教学缩减为纯精神的,它就是丧失了实现世界之根基”这句话很深奥,不过我从自己的实践中慢慢明白了:原来我也曾经“自我陶醉式”然后再走向冷冰冰、抽象的课堂,现在意识到我需要的是一种知识、学生、自我不分离的“自我完整”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了解儿童、顺应儿童、发展儿童,在每节课上给足学生儿童立场,是我们每位教师该深思熟虑的事情啊!我们要追求立足儿童立场的课堂,这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儿童立场不仅体现为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创设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且体现为教师应当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水平现状、认知能力、个性差异、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的预设、方法的使用、节奏的快慢等能够切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并有助于其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的提升;能够顺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并有效引导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进与优化;能够兼顾学生的水平现状和差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发展
 
学习感悟:所谓的教学其实是一种艺术。它和所有的艺术一样,需要教师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个细节。然而,教学艺术又不同于其他艺术,真正的教学艺术在于教师能够走进儿童的世界,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思想深处,以迎合儿童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让儿童的生命个性得到悉心呵护,让所有儿童都能得到适合他(她)的最好的发展。所以,让我们在课堂上给足学生儿童立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当作课堂教学的追求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