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2015年11月学习心得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红娟      来源:本站原创

 以儿童的立场教育儿童

江苏省邳州市燕北小学  靳庆华

 

摘要:儿童就是天生的创造者。恰当的引导、点拨、启发、鼓励是唤醒儿童诗意表达的精神家园。低年级孩子说话、写话都是在运用词语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过程,是创造性表达交流的过程。成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伤害了孩子。遮蔽了儿童教育权利。基于儿童立场,以儿童为本位,站在时代的前沿,放眼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施洒大爱与智慧,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儿童发展的过程,追求理想的儿童教育,实现教育明天的辉煌)

关键词:儿童;唤醒;激活;创造

孩子刚上一年级,汉语拼音还读不准,但很用功。他们的老师很能干。要学生买两套习题。我很不以为然。可是没有办法,只得按照他们老师的要求到指定的书店购买指定的教辅用书。可是,孩子连练习的题目都读不懂,谈何做题?再说,一年级的学生是玩的时候,妻子硬是按照学校的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做习题。不做老师的妻子怎么也无法理解我的想法。我只得按照妻子的意图囫囵吞枣地指导孩子做习题。

6岁的孩子知道什么?会读拼音,会认汉字,喜欢认汉字,喜欢读文字,能够说说话就可以了,何必把孩子整得喘不过起来。6岁的孩子根本没法做练习。有些题目孩子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做题呢。只要一放学,我就成了家庭教师。学生是我的6岁孩子。我根本不按照他们老师的那一套进行指导。换句话说,我觉得他们老师的练习式的方法实在是背离教育规律,也许是他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对老师的教学质量的衡量全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缘故,否则,为什么老师会对一年级的学生要求的那么“严肃”。有时,连题目也不读就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做试卷。我真的没有什么词来形容他们老师的敬业了。当我让孩子读汉语拼音时,孩子都是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往外蹦,这哪里是朗读?分明是蹦读。读不好拼音,还能读好汉字?读不好汉字,如何读懂题目要求?读不懂题目要求,如何做题?光做题目,哪里还有阅读、理解、想象、思考的机会?语文素养会变成什么?就是变成在他们要求的练习里写写毫无意义的几个字罢了。其实,很多的“写”往往是无用功,根本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无休止的、无意义的、机械的“写”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写”的兴趣、“写”的价值。“写”由形式和手段变成了目标和任务。目标和手段、内容和形式的颠倒是以孩子的幸福童年为代价的。这是教育的异化,也是人性的异化,然而,还有部分教育者还在守着陈旧的、落后的、背离规律的“手工作坊”津津乐道呢!

今天,孩子做识字2的练习。其中有一题是让学生用下列喜欢的词语分别说三句话。这些词语分别是识字2里的词语:太阳 小鸟 闹钟  穿衣 起早 做操等。

试想,一年级的学生能读懂题干的意思吗?如果不能读懂,那么学生又如何做题呢?如果学生不做这样的家庭作业,那么,学生回到学校又会是怎样的下场呢?我是做老师的,我当然清楚孩子回到学校后的情形了。所以,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做这些教辅用书上的习题只不过是家长在做题罢了。家长给学生一点一点地读题目要求,读好多遍,孩子才会弄明白题目的意思。否则,孩子就像在看天书一样傻傻地呆着。

孩子向我诉苦:不会做啊!做什么啊?怎么做啊?真难于上青天!这真的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附新诗强作愁”。真愁人!

对于上面的题目,我是从来都不屑一顾的。这是什么事?“孩子,听爸爸说,这些词语你认识吗?”孩子当然认识。可是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我就围绕练习与孩子对话。

“先别想着做题,先来说说你喜欢哪个词语。”我不慌不忙地引导。“小鸟我喜欢。”“小鸟有绿色的。”“有一只小鸟能捉虫子。”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孩子说的太好了。“还喜欢什么?”我把教学的本领使出来了。“太阳,我喜欢太阳。”“为什么?”“太阳一出来天就亮了。”“火红的太阳出来了。”“为什么是火红的太阳?”孩子说:“你看,课本上画的太阳就像一团火,这不就是火红火红的太阳吗?”我一看课本上的插图,还真是像火球一样的太阳。孩子的这句话是从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来的。“还有什么时候的太阳也是火红火红?”孩子犹豫了。我提示道:“想想,在早上,你会看到什么颜色的太阳?在晚上又会看到什么颜色的太阳?”孩子说不清了。原来,孩子清早是妈妈开车送去上学的,哪里有机会去看早上的太阳,即使偶尔看到了,也未必会留心它;晚上,也是妈妈开车接回家里,家里都盖满了配房,很小很小的院子真的就像一口井,孩子在院子里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了。“还喜欢什么?”“做操。我喜欢做操。”说着就做起了他们老师教的广播体操来了。真有意思,边说边做,很有劲。“谁教的体操?”“老师。”“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做操身体营养。”“不,孩子,不是营养。是什么词呢?” “健康,做操身体就健康。”“多聪明的孩子。”孩子听了高兴了,我不断启发:“好了,孩子,三个词语你已经会说话了,写在下面的空格里吧。不会写的汉字要注上拼音。”

孩子写完了,很高兴。走到院子里玩耍。我也跟着在院里。望望天空挂着的一轮圆月,指着一闪一闪的小星星,激动地对我说:“爸爸,快来看哟,你看今天的天空多美呀。”我也跟着来到了院里。真不错,皎洁的月光洒满院落,银白色的月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四角的天空上挂着一轮银镜般的满月,今晚的星星似乎比以往更加可爱,还不时地向我们挤眉弄眼呢。

 “爸爸,我想做诗。”我很惊奇。“什么?作诗?爸爸还不会写诗,你会写诗吗?”他说他会。“你说给爸爸听听。”我很好奇。还没听说过6岁的孩子要写诗的。我要听听他是写什么诗:天上有一只月亮,/十五的月亮很圆。/天上的星星亮闪闪。/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他们的朋友。/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祖国是我们的家。/

上面的几句文字就是孩子的诗了。惭愧,写诗的孩子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酝酿构思的。孩子,是诗的年龄,诗是孩子的语言。孩子会说话,我们就应该就诗,他能说出来,就是不小的创造。

“我得给你发在网上,让大家都来读读你的诗。”“对,也让你的学生读读我的诗,”孩子天真地说。

儿童的语言是充满文学性、艺术性的语言。童真、童趣集中反映在儿童的言语上,连缀在一起的儿童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他们总是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才说:“天才就是随手被抓回来的童年。”儿童诗诗人金波先生说过:“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亚里斯多德说:“诗,都是出生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都有模仿的本能,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诗人就是创造者。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因此,儿童就是天生的创造者。诗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儿童诗是儿童精神的家园。读诗、赏诗就是积淀童心、积淀感悟、提升表达的欲望。写诗就是生活在自由的精神王国,徜徉在美好的诗意之中。恰当的引导、点拨、启发、鼓励是唤醒儿童诗意表达的精神家园。低年级孩子说话、写话都是在运用词语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过程,是创造性表达交流的过程[3](p18)。是学生自我积累、感悟、探究、完善的过程。与生活、社会、时间为紧密相连。是自主性的、开放的,是孩子生活感受自然地流淌。

相似原理认为:技能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人们认识某种新事物活解决某个心问题,要经历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个新问题,人们必须要从自己的记忆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建构。开始时反映的速度比较慢。此种相似联系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复,遂产生了“易化”和“募集效应”,由外显认知阶段转化为内隐认知阶段,形成“快速反应通道”,反应过程呈现定型化、自动化的特点。儿童诗意的表达应该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主要反映在语感经验的积淀上[4](p13),要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教师就得使自己的“震动节拍”和儿童“本身固有的频率”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在教师和儿童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共振”。我们教儿童学习语言,自然要教给他们语言的精华,教给他们长效的、终身有用的东西。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基于对儿童的认识的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儿童立场是现代教育的立场。成人与儿童往往发生冲突。蒙太利索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

 

学习心得:我们成人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但却伤害了孩子。遮蔽了儿童教育权利。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成年人尤其是教师一定要有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沿,放眼于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在儿童立场上施洒大爱与智慧,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儿童发展的过程,追求理想的儿童教育,实现教育明天的辉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