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知识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填补信息沟的、即席的沟通和交流信息的活动。而这种信息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沟通和交流活动才能获得,缺少任何一方的积极主动参与,双向沟通和交流信息活动就难以实现。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数学教学活动,既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又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沟通。好的“学习共同体”,应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应激励每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这一过程也是一个表达、交流、修正、吸收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完成建构认知结构的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合作学习通常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是分小组的。无论采用哪种讨论形式,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学风。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制止相互间的攻击、嘲讽和哄笑。对于不同意见不能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见解继续研究。
人文教育主要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数学是一门科学,然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这两者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不可割裂的,其实施关键是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离开了这一基石,那么,什么样的培养方法都只能流于形式。 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既有健全的人格又有生产技能,既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