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12月学习感悟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黄婷      来源:本站原创

 

求真语文教学 探索人文课堂
  丰城二中 雷琦
摘要:目前的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存在诸多问题,要上好语文课,就要让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做到本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回归 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标改革实施的步伐进一步迈进,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活力。语文教学较之从前的教学过程来得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可以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个非常好的态势,但是其中不免也有些对新课程理念断章取义的地方,比如说现在有的教师上公开课“华而不实”,表演性作秀性成分太浓,学生貌似学得很充实,还能时不时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但是实际上,语文基础知识没有得以真正的落实,长此以往,令人担忧。所以我呼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本色,找寻到一片真实的天空。
一、在教学之前学生预习阶段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地解读文本的意识;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篇范文,都体现着编者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考虑,每一篇文章,也都凝结着作者的智慧和感情。真正的理解明了课文不是对作者原意的复制黏贴,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悟和有着对文本“第二次”创作的热忱,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项链》一文,向我们展现了马蒂尔德为偿还朋友的项链,牺牲了自己美好青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但又信守诺言、心底醇厚的品行。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感染了很多的读者。学生在一开始读的时候会很容易发现主人公的这一特质,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还会发现故事中还有耐人寻味的地方,表面上看主人公很可悲很无助,其实她也是个幸福的人,她有丈夫的疼爱和她骄傲的自尊,这些对马蒂尔德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在读懂这这些,学生们会对主人公产生全面的立体的认识,感受到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资本主义充满了物欲横流、利益熏心的大背景下,还为我们刻画出了马蒂尔德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又丰富的人物形象,人们不应单方面的指责她乐于享受、虚荣心强,而是应该全面地客观地去品评她。在这种阅读中,学生的情感和主体意识才能被激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并尊重学生理解的差异,允许他们发表教参之外的见解,鼓励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追随这文字逐步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去触摸,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
     二、教师备课时应该注意充分地发挥灵活预设和动态生成的作用;
备课一般要说是要备好这三样,备学生、备文本、备环境。长期以来,教师上课的固定模式不过是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依照预设行事,已经成为了一个教学“真理”。单就依赖这一“真理”去上课的话,不去对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不去对教学情境做考虑,这样会严重影响和抑制师生双边的创造性,所以说在当前不仅要在课前充分的预设,而且还得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从而逐一解决之。那到底要怎么来预设呢?我认为第一教学要从单一的、严密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客观的板块式的程式;第二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讲究课堂的真实性。
      三、追求顺学而教;新课程理念倡导“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独特个性的人来对待,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真实。现在有些公开课交流课热之闹之,教师讲求实效太少,表演成分过多、多媒体课件一贯始终,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常常不懂装懂,摸着老师的心情、脾气说老师想要的话。这种课堂,老师关注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怎样学习的,而是自己,单纯的自己的教学预设。这一现状丝毫没有做到新课标里所倡导的三个一切,仅仅是关注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教学魅力的独角戏表演上。到底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如何还原课堂的真实性呢?教师需要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领会关键性的词语,揣摩限制性成分,理解警策性的句子。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共同学习,进而使学生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加语文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传授的是一种方法,是解析文章的过程,它既不是结果,也不是单纯的技巧。这样教师专业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培养。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认识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感情与经验去解读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反复品味。在此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提高。
四、追求语文教学的自然扎实朴实,贴近生活;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约翰·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提倡从孩子的天性出发,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这个教育理念在我们当下非常提倡的,“越是没有什么,越就提倡什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怎么启发,怎么引入,怎么过渡,怎么激励,怎么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都需要做得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学的好、愿意学、快乐得学。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目前,我的语文教学风格大致就是这三点,至于以后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尚不得而知。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我的探索步伐也不会停止。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把握教育方向,突显个体学习目标;
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是凸显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不仅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而民族性则是包含了汉字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语文教育的任务是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让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焕发师生个性和生命的活力。比如说在教授《将进酒》一文,教师在教之前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将进酒》里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不说这位老师的一笔好字令人欣赏和羡慕,仅就这些经典的名句,便让学生耳濡目染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当老师让学生们品读本诗,诵读节奏和方法,体悟作者的情绪变化及原因,如何正确地把握这首诗时,我注意到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修辞、开头、结构等语文素养方面着手,立足于语文文字的含英咀华,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个性特点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接着让学生把在预习中收获的有关作者及诗歌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成果展”,以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进行交流与学习。有的学生在这个环节无不充满着自信,津津有味地与大家交流着心得体会。回归诗歌学习的本质,就是要诵读。老师用了许多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比如有:单个学生试读,发现学生问题时及时指出,当场解决;全班齐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作者的用意和情绪的变化来把诗读出跌宕起伏的韵味来;小组比赛读,充满竞争性的练读,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水平。所以,要处理好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握与微观调控的关系,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处理好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发展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注重自主亲历和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等环节,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追求的是和学生一起去“触摸”课文的言语,希望能叩开作者的心扉,探究他们心灵的奥秘,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学的本色就是去追求快乐地充实地高效地学习语文,让我们一起去创造。
 
学习感悟
 
本月,五语备课组齐聚五(7)班教室,聆听了赵惠琴老师教学《莫高窟》第一课时。在此之前级部教师集中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备课时充分地发挥灵活预设和动态生成的作用,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不仅要在课前充分的预设,而且还得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从而逐一解决之,还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讲究课堂的真实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课堂伊始,赵老师以解读莫高窟这个名字入手,以“窟”字导入,精心制作的视频夺人眼球,学生陶醉其中初步感受到了祖国西北这颗“明珠”的魅力。紧接着又结合第一小节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学生轻而易举就读懂了文本的描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字词教学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第一课时的教学重在突破生字词,赵老师以分类出示词组的形式展开教学,例如第一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交流注意点;第二组出示的是文中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语,学生不仅读出了感情,还丰富拓展了类似的词语;第三组飞天动作的词,则放入文中读;第四组,理解帛画和刺绣,则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拓展课外知识。在多种形式的认读、理解之下,学生人人参与,积极性高,学得也十分扎实。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理清脉络并概括大意是第一课时的又一难点,赵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找中心句和找关键词的方法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划分段落的难度。此外,整节课赵老师在课堂上激情洋溢,以起伏变化的语调和丰富多样的肢体语言一次又一次地感染和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
 
这节课凝聚了五语备课组的智慧,基于课本内容拓展课外知识,自主学习与方法指导相集合,多媒体精彩有效的呈现,在赵老师富有激情的指导和展示,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莫高窟,对艺术宝库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课堂变成了一种享受,开阔眼界的同时又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在课堂上处理好教学目标的宏观把握与微观调控的关系,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处理好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发展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注重自主亲历和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等环节,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