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学生一个“体现真实自我的课堂”
不少语文教师很习惯“我来告诉你”。喜欢站在一个俯视的角度,反复地说些条条框框。有的老师会更进一层,大到谋篇布局。小到表情达意,分析的头头是道。老师的条条框框更多的是泯灭了灵性,扼杀了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灵性!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课堂上。他们往往期待着能用自己的声音或肢体语言将自己的信息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会表现得十分积极。这种亲身的体验会使知识活起来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二)给学生一个“体验真实感悟的课堂”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教“书”的人,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教学中,只有我们放手让他们亲自尝试,才能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有所“悟”。每个人都当过学生,应体验过:自己“悟”出来的知识点是多么的生动难忘。
(三)给学生一个“体验真情实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语文教师应善于深挖教材、教学环节、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动作、神情、态度……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真情投入的我”。只有这样,所表达的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的真情,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才会有真切深挚的教学氛围。才会有学生的倾情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