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成果展示>>精彩课例>>文章内容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孙红霞      来源:本站原创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横山桥中心小学 孙红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定位情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别他的好友孟浩然。这一送,送出了一段千古佳话,这一别,别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黄鹤楼,走进两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浓浓的情谊。
二、赏景藏情——紧扣字词
1、快速浏览课文12两个自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别离,哪个词最能表达李白和孟浩然此刻的心情,把它划下来。
2、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什么叫依依惜别?
3、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把这个词送进这段话中,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李白与孟浩然一会儿……”)(指名读)
4、李白与孟浩然心中这份依依惜别之情想让对方知道吗?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5、他们是怎样掩藏内心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指读句子)用两个词概括这个情景就是——(板书:赏景)他们真的是在赏景吗?
6、一起读,体会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齐读)
三、话别叙情——巧拓诗作
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李白打破了这份沉寂,举起了酒杯。(出示)
2、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细细品味,你从李白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
(一)敬仰
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抓住:您、夫子、兄长、老师
1)李白到底敬仰孟浩然什么呢?
2)(资料补充)我们一起来看李白的诗句
(出示李白的诗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这句诗是说孟浩然的人品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一起读读这句诗,赞一赞人品高洁的孟浩然。(齐读)
3)诗篇: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谁会背诵孟浩然的诗?(指名背诵)出示孟浩然的诗作,指名读。
4)杜甫曾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出示杜甫的诗句“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的诗清新可赏,句句皆可永世流传。一起读,赞赞孟浩然的诗。
5)谁来通过你的朗读,传达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指名读)
(二)依依不舍
1)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的?(出示“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
2)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一别,也许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再见面!
4、让我们把这份敬仰与不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
5、满满的一杯酒,斟满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啊!此时的孟浩然也情难自禁,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出示孟浩然的话)(指名读)
6、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引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是……天长地久)
7、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李白分别啊,他这是在——安慰李白。谁来做孟浩然,安慰下李白。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这番场景我们可以称为话别。(板书:话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段话,感受他们的内心。(男、女分角色)
7、从李白和孟浩然话别之语中,我们感受到了那叙不完的浓浓的情谊。
四、目送含情——想象补白
1、终于还是到了离别之际,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2、李白伫立在江边,他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他是在远眺江上的景色吗?他在做什么?(板书:目送)
3、 引读:友人已经登上了船,李白依然伫立在……凝视着……|
4、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依然……|   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
5、“伫立”在江边,伫立是什么意思?“凝视”着远方,凝视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
6、李白,你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船只渐行渐远,相信你的心情定如这江水一般波澜起伏,你在心里默默地说什么?(想象说话)
7、李白这道送别的目光中,含着牵挂,含着祝福,含着思念,含着那浓浓的惜别之情。
8、此情此景,不仅打动了我们,就连岸边的景物也为之动容。看岸边——齐读。此时,在李白眼里,那依依杨柳随风摆动,好像?那点点沙鸥不停盘旋,仿佛?那滚滚江水流向远方,就好像?这里表面写景,其实是在抒发李白依依惜别的感情,这种写法叫——板书:借景抒情。
9、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含在眼中,含在景中的依依惜别之情。(齐读)
五、吟诗抒情——悟文本价值
1、就在朋友远离,视线拉到极致的时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
2、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3、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从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内容吗?
4、分组读诗句和有关段落。
5、文中说的是白帆,为什么诗中却说是孤帆?(出示:孤)孤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但这份孤独不是悲观消沉的,看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是那么奔放大气。一起来深情地读读这首大气的送别诗。(齐读)
6、这脍炙人口的名诗,我们应该背下来,牢牢记在心里。(齐背)
7、古诗都可配成曲调演唱,我们不妨跟着音乐唱一唱。
六、总结课文——明表达方式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悟了诗境,品悟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且知道这是一篇文包诗。(板书:文包诗)
2、千年已逝,人去镂空,但黄鹤楼见证了这段千古送别,留下了这段千古绝唱。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
七、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必做:课后收集几首送别诗,读一读,背一背。选做:选择一首送别诗把它改写成文包诗的形式。特别注意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板书:                                      赏景
                                                   话别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    目送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    吟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