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重要字词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大意。
教育学生懂得学习既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又要能将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古诗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机动)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前,我们先来个小小赛诗会,背诵你最喜欢的古诗或经典诗句。
生背诗,师即时追问点评。
腹有诗书气自华。刚刚有勇气出来赛诗的,都是“小秀才”!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诗的国度。史册上名满天下的伟大诗人不胜枚举,【出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神——苏轼……如果要论谁写的诗最多,那就非他莫属了!【出示陆游简介】
2.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笔耕不辍,还记得本学期学习的《示儿》吗?【板书:示儿】
3. 《示儿》是一首悲壮的爱国绝唱。而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份敬意走近陆游,读他写的教子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的第三首,也是最有名的一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题目。聿字很熟悉,曾出现在哪些字里头?(津、律、肆)单字它读聿。子聿是陆游最疼爱的小儿子。读试题。
4. 解题。这里的“示”表示?(教育、告诫)与《示儿》中的“示”意思一样吗?(告诉)这两个“示”的意思显然是不同的。
过渡:【出示图片】那现在你能不能看着插图,读着题目,连起来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生说)冬日深夜,寒气逼人,陆游却沉醉书房,啃读诗书。读着读着,他生发了一些感想,诗兴大发,写下了《冬夜读书示子聿》,来教导最小的儿子子聿。那么,陆游在冬夜读书生发了哪些感想呢?他用诗来教育儿子懂得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到800多年前的那个令人难忘的冬夜。
二.读通古诗,自学诗意。
1.同学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什么?(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上2遍再停下。(师巡视,倾听)
2.【出示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读,相机点评。(响亮。字正腔圆!谁来挑战他?)
3.读准确、读通顺只是普通水平,古人写诗特别讲究韵律之美,所以我们读诗还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来。想听老师来读吗?怎么样?听出哪些地方有停顿了吗?(生答)老师帮你打上节奏号,【出示节奏】你自己试试。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有板有眼。抑扬顿挫。)
4.【播放音乐】就这样,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齐声朗读这首诗,把诗的韵味读得足足的。
5. 诗会读了,接着干什么?(理解诗意)对的,理解了诗意,这才叫读懂。理解诗意的基础是弄懂关键字词的意思,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哪些字词的意思你已猜出八九分了。生简单交流。(学会倾听很重要,也许就解决了你脑海中的小问号。)
6.【出示ppt】哪些小问号是解不开的?(生交流)难理解的也不要担心,老师送你们一个“智慧宝典”,里面有一些秘籍会帮助你扫除障碍。对照宝典,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初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看看谁能在读中与陆游心灵相通,明白这位父亲的谆谆教诲。自学之后,可以和附近同学讨论切磋一下,互相启发。【出示提示】
7. 组织集体交流。我们一起来分享你所读懂的。指名4人说。(分句交流:古人读书﹑做学问时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小时候用的工夫,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光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透彻地了解这些书本知识,还要亲自去实践才行。)
8. 分享知识是一种幸福!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整首诗的大概意思,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
三.深入理解,明白哲理。
我们通过自己努力、同伴互助和智慧宝典,基本读懂了诗的表面意思,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值得祝贺!可是这还不够,诗的内涵你领悟了吗?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你明白吗?下面,我们就来斟词酌句,细细玩味,把诗读厚读深读透。
1.同学们由“无遗力”想到了哪些成语?(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尽心尽力)那你知道哪些古人在学习时不遗余力的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牛角挂书、程门立雪)依次出示图片和成语,齐读。这里的每一个成语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读)
2.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读书条件优越,又应该怎样“学无遗力”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业一丝不苟、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发言、钻研难题)学习是我们的责任,理应孜孜不倦。【板书:孜孜不倦】
3.第二句中哪些词表示年龄?(少壮、老)从少壮到老,你感觉到了什么?(时间长)所以这个“工夫”就是指——时间,另一个同音词“功夫”是什么意思?(本领)是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歌行》里也写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颜真卿还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古训无不告诫我们——是的,少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只有趁早播种理想,付出辛劳,到年老的时候才能收获累累硕果。这么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来支撑?【板书:坚持不懈】【出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4.又有哪些成功人士具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回顾一下《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来简单分享这些名人的故事。(齐白石,老年才名动全国,70岁才为人所知,他曾说过“不教一日闲过”。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60多岁)近30年,才编成《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写史记,谈迁写《国榷》)所以,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从古到今都是“少壮工夫老始成”!(读)
5.同学们,陆游告诉子聿,古人读书都有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心怀敬畏与膜拜,一起虔诚地诵读这两句诗!【出示句子】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是告诉我们什么?(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才拥有真才实学。)【板书: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7.纸上得来的是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光生搬硬套前人的经验是要闹出笑话的。不信大家来读读这则历史故事——
8.为什么赵括会兵败呢?(赵括只知道死搬兵书,不联系当时作战情况,导致大败身亡。)这就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的后果,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哪!读!
9. 惨痛教训,为之惋惜!那你能用一句话来为通过亲自实践才取得成功的人物点赞吗?找点正能量来分享!(李时珍、神农尝百草、诺贝尔、爱因斯坦、袁隆平等)实践出真知,尤其是科学研究,必须用实践来检验。坐在家里死读书的人,只是无用的书呆子一枚。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我们学校大厅里布置的陶行知爷爷的名言也阐明了这个真理,我们背一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统一。
10. 小结:是的,只有做到了知行统一,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整首诗,陆游对儿子的期望是:(指板书)做学问不仅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还要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获得真才实学。【板书:真才实学】
11.诵读,读出诗情: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像这样说明一个道理的诗,我们称它为说理诗。【板书:说理诗】在这首诗里,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看来,为了儿子子聿,大诗人陆游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想想看,陆游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儿子子聿说呢?(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女生读、男生读。
12.陆游,这位征战了一生、但却壮志不酬的老将军、慈祥的老父亲,在寒冷的冬夜,用自己一生的体验教导一字一句地教导着他的聿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齐背)
四.拓展提升,书写古诗
1.师陈述:【出示:陆游一生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据史料记载,陆游家训共二十六则。他从四十多岁开始写,直到八十余岁仍在不断增补,共写了一百多首呢!他以这种形式传递着优良的家风。
比如为了督促儿子读书,陆游以身作则,“夜深常共短檠灯”,“更伴吾儿学数年”。他用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子聿勤奋学习。“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这是教导儿子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说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以及生活的沉淀和丰富的情感之上。】
所以说,陆游不但文学成就卓越,而且教育子女有方,课后大家再找来其他教子诗品析领会。
2.好的诗篇不仅要要会读会悟会背,还要会写。许多文人墨客书法家常常喜欢将这首诗写了挂在书房自勉。【点击音乐、图片】瞧,每一幅都苍劲有力,墨香飘逸。让我们也提起笔来书写这首诗,把它作为座右铭,贴在你的书桌前,时刻鞭策自己,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
3.出示实物投影,观察格式:题目、落款。哪些字词容易写错?互相提个醒。提醒书写姿势。(生书写、展示、点评)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写一写古诗读后感。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说理诗)
孜孜不倦 + 坚持不懈
}=真才实学
书本知识 + 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