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第二课时)
张黄婷
一、导入
1、通过学习,你知道金蝉脱壳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吗?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2、课文按照脱壳前、中、后三个阶段,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文中的词语形容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二、教学第4小节
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想一想蝉的身体各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背、头、脚、尾。
分别指名读。
2、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各部位脱壳时的描写各不相同,可谓是妙趣横生。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找一找、圈一圈关键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指导朗读:多次强调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1)蝉虫整个身子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2)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我觉得蝉头出壳的情景最奇特动人。一个“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而“透明发亮”、“大眼睛”、“像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我感受到蝉的可爱,融入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板书:融感情)
(3)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
(4)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蝉尾出壳这一神奇有趣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重点描写了蝉尾出壳的情景,做到了(有重点:板书)
蝉的蜕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完成这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需要消耗许多体力,所以引读(5)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蝉当做人来写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板书:融感情)
3、作者运用精准生动逼真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蝉的脱变,下面我们跟着视频直观地感受这个过程。
4、同学们,亲眼看了金蝉出壳这个过程,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的描写,背头脚尾这个顺序可以调换吗?不能,作者遵循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作者是按顺序来描写的。(板书:按顺序)
5、读了文字看了视频,相信同学们对金蝉脱壳的过程一定更加熟悉了,现在你能对照着屏幕上的这些图片,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听吗?同桌之间先练一练。
6、我们一起来读第四小节,完整地感受蝉脱壳时的奇特动人和神奇有趣,争取背下来。
二、教学第5-7小节
1、金蝉脱壳后,身体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自由地读读第五小节,摘抄关键词完成表格。(部位对应变化)指导分开读
2、蝉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让我们齐读第五小节,感受这一过程的奇特动人。
3、面对这样的瞬间,作者不禁感慨:引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我高兴得几乎叫起来。
4、出示引读:“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比喻的手法。
5、看似笨拙的蝉,一步一步完成艰难的蜕变,最后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华丽与成功背后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经过磨砺收获的美丽分外动人,不见风雨哪得彩虹……
三、观察指导
1、金蝉脱壳的过程是奇特动人的,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深刻的,作者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细致入微的观察。(板书:善于观察)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在观察?(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养成(板书:勤于动手)的习惯,将观察所得按顺序、有重点、融入自己的感情记录下来。
4、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敢于探索与发现,一定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动人。
5、作业学以致用: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母鸡下蛋、蝌蚪变青蛙……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个你见过的感兴趣的情景,仿照着作者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
7、金蝉脱壳
按顺序
善于观察 有重点
勤于动手 融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