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小学数学
|
执教者
|
是云华
|
班级
|
六6班
|
课题
|
正比例的意义
|
时间
|
2016.3.28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等级
|
得分
|
A
|
B
|
C
|
D
|
96
|
教学
目标
20
|
1.教学目标真切、明确、恰当、具体,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
10
|
8
|
6
|
4
|
10
|
2.目标定位顾全体,体现层次性,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
10
|
8
|
6
|
4
|
10
|
过程
方法
40
|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教学环节顺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
8
|
7
|
6
|
5
|
8
|
2.知识传授准确真实,基础知识落实,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
8
|
7
|
6
|
5
|
8
|
3.注重学法的指导,重视学科思维过程的培养,重视思想方法的训练。
|
8
|
7
|
6
|
5
|
8
|
4.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且能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评价方式多元。
|
8
|
7
|
6
|
5
|
7
|
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及习惯养成有机结合。
|
8
|
7
|
6
|
5
|
7
|
教学
素养
20
|
1.教态可亲,热情真切,课堂驾驭能力强。
|
5
|
4
|
3
|
2
|
5
|
2.语言清晰、简洁、严谨,语音标准漂亮,富有激情。
|
5
|
4
|
3
|
2
|
5
|
3.合理应用各种媒体技术有效辅助教学,操作规范熟练。
|
5
|
4
|
3
|
2
|
5
|
4.板书工整,设计精当,对教学有支撑作用。
|
5
|
4
|
3
|
2
|
5
|
教学
效果
20
|
1.师生关系真情融洽,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学生状态良好,全程、全员、有效参与学习活动。
|
10
|
8
|
6
|
4
|
8
|
2.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步习得,课堂向真实生活延伸,目标达成度高。
|
10
|
8
|
6
|
4
|
10
|
总体评价
|
本节课能从学生实际认知基础出发,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尝试中逐步完善对正比例的认识。通过例题中两个对比表格数据素材的分析,以及几个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悟其基本特征,从而由数学现象归纳抽象出数学结论,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同时能充分利用知识的拓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给学生更广的思维空间。
得分 96 评价人:吴云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