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张黄婷
导入
1、上节课,我初步领略了秦兵马俑的风采,通过学习,你知道兵马俑有什么特点?
(板书特点)
2、出示第三节,齐读,揭示: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二、精读第二节
1、课文中哪一节描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呢?读读第二节,说说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强调关注写法)
(1)列数字:通过一系列数字准确具体展示了三个俑坑的总面积之大、兵马俑的数量之多。
(2)作比较:俑坑的面积多大?数字较抽象,课文将它与我们熟悉的足球场进行比较,给了我们具体直观的感受。
(3)举例子:举了一号坑这个例子,给了我们真切形象的感受,具有说服力。
(4)想象:理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气势恢弘。
(5)高处鸟瞰,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6)指导朗读,再现千军万马浩浩荡荡行进的恢宏气势。
2、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看到的,还进行了一番联想,即把所思所想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了秦始皇当年统率军队的强大阵势。
3、引读“走进大厅……所折服……”,换句话说,意思不变。
4、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让我们感受一下高超的制作工艺。
(1)拓展兵马俑的制作和工匠。
(2)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在遥远的两千年前,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制造出规模宏大、工序复杂的兵马俑,古代劳动人民真的非常了不起。
(3)相信你对这句话感受更深刻了,再次齐读。
5、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些兵马俑,细细地去欣赏他们不同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
精读第四至十节
兵马俑类型众多,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呢?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一)导学“将军俑”(出示图文)
1、首先,我们一起来到将军俑身边,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2、交流反馈,揭示鲜明的个性: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感悟写法:
(1)外貌
(2)动作(拓展为什么兵马俑手中没有兵器)
(3)神态
(4)想象
3、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4、作者抓住了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将这样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学习其他几种俑。(出示图文)
1、其实除了将军俑,课文中还介绍了其他5种类型的俑,虽然写得比较简练,但他们的个性也是非常鲜明的。接下来,请大家学习6——9小节,体会他们不同的个性,对照表格,找找关键词,提炼特点。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兵俑或马俑跟大家交流。
3、交流学习,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武士俑威武凝重;
(2)骑兵俑勇猛善战;
(3)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4)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5)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三)感受鲜明个性
1、 刚才我们抓住外貌、动作、神态和作者的想象,欣赏了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其实兵马俑鲜明的个性还不止这些,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兵俑的脸上,让我们看着插图读读第十小节。揭示:神态各异。
2、老师给这段文字进行了重新排版,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运用了“有的……好像……”这样的排比句,向我们描绘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以及由此联想到的内心世界,作者观察得很仔细,想象也很丰富。
3、这8000多个兵马俑,仅仅只有这4种神态吗?是的,还有很多很多。
(1)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像作者一样将所见所想相结合,用上“有的……好像……”这样的句式,写一写(每人一条写在纸条上)。
(2)交流点评,整合成一段文字。
4、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给人以无穷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番,齐读第10节。
5、因此,引读:“走进他们……”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6、兵马俑在能工巧匠的手下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思想,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所以作者说,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四、精读第十一节
1、自从兵马俑重见天日,它的风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现已接待了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出示名人评价)
(1)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政协前副主席胡绳
(2)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3)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2、这些话语更加证明了兵马俑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一起读读开头的这句话: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理解词语)
3、课文最后一节也强调了这一点,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再齐读这句话: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理解词语)
4、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兵马俑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5、欣赏了这些惟妙惟肖的秦兵马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心中所想:
站在_______、______兵马俑前,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我不禁大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作者一起领略了沉睡地下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的风采,课后请大家再去了解更多有关兵马俑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