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个中等生》读后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石浏
在很早之前,我就看过此文,觉得此文非常符合我,我就一直是个中不溜秋的人,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每次父母的朋友带着孩子在一起,我一直是个失落的人,因为人家的孩子都会闪闪发光,总有让父母骄傲的地方,而我找来找去,都没有,所以我选择了闭嘴。或者以后还有那样的聚会,我就是不爱去,妈妈一直要说我是一个:“不上台面的人。”
父母都是聪明人,偏偏生了一个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的孩子,老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我就是“不蓝”呀,我也想给父母争脸面,但努力了,效果不大。
记得初中的时候,那时学校分提优班和补差班,我是中等生,前面不需要我,后面也扯不到我,我每次月考,都会稳居在那中间,那时候的提优、补差都要交钱的,我就可以免了,还可以休息周六下午,人家都要上课,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可是我妈妈却觉得我这样不好,觉得我不求上进,不去提优,把基础知识打打牢固,跟老师商量商量去补差,我听到这样的命令,非常伤心,觉得好不容易我中不溜秋获得的一个最大的“特免牌”,还要被剥夺,真是郁闷。中等生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起码自由啊,老师想让同学帮忙,总要找能力强一点的吧,差生总会惹老师不高兴,我在中间,既不会影响老师的心情,也不会捣乱,多我一个,老师也会觉得无所谓。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总在追求着一种“快”成长,其实是一种浮躁,表面看,我很积极,有时对于学生来讲,就是蜻蜓点水,轻轻拂过,毫无印象,对于扎实——“生根”,孩子有个印象,对于要他生成点自己的东西,我个人觉得很难。一切发展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急于求成,外表上是好的,地基不稳,怎会长久?中等只要稳,最终也会胜利。
如今,我已经成人了,更觉得“中等生”很不错。在社会中,金字塔尖的人毕竟很少,我觉得他们站的那么高,应该是孤独的吧。在最底下,生活的口粮都保不住,也痛苦。中等的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大风大浪,虽说无趣,但也是好的,人的一生能受得起几次大风大浪。
刚当老师那会,想让同时对我有一个较好的认识,虽说自己努力了,对学生也是严谨认真,可违背了学生的自然发展,最终获得的结果也不是那么理想。平平淡淡,做好最普通的事,过好扎扎实实的每一天。中等就中等,中等中也有努力,还可冲刺,什么都最好了,怎么再去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