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植于心
横山桥中心小学 石浏
前不久,非常有幸和同事到杭州参加了德育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主要以讲座为主,内容都和小学的德育有关,对于我这个年轻班主任来讲,本次活动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做了几年的班主任,我自己也慢慢地摸出了自己的一套套路,觉得还不错,当我自我陶醉自己的成就暗暗自喜时,听了讲座,我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原来我所认识的德育仅仅是“冰山一角”。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有德之人,就要把“德”放在心中,把“德”做在生活中。
“德育”的种植,就像种植植物一样,一株植株用心栽培,定会有好的长成,一开始就是随意的种植,疏忽了许多种植的关键,以后的收成必然也是打了折扣的。而“德育”最好的种植场地我觉得该是在学校,虽然在家里也有德育,社会中也有德育,其实“德育”应该处处存在,但是学校是大家公认的学习的地方,学校是“习得”的聚集地,同一年龄层的人在一起,对于某些坏习惯,在大家一起的舆论压力下,慢慢地改变,或许改变来得更简单点。在讲座中听到这样一个例子:一群专家找来十只猴子做实验,在猴子中吊了一支香蕉,有一只猴子去拿香蕉,实验人员就把那只猴子当着其他猴子的面毒打了一顿,凡是以后又有猴子去拿香蕉,就会被打,渐渐的猴子都不去拿香蕉了,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牵走,换进来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又去拿香蕉,其他的九只猴子就把那只新猴子先阻拦,阻拦不成功后,就把那只猴子揍打了一顿,一段时间后,实验人员又把九只猴子中的一只猴子牵走了,又换进来一只新猴子,这只新猴子同样去拿香蕉,其他猴子包括牵进来的猴子先去阻拦,后来就是暴打那只猴子,后来实验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迁走一只猴子,换来一只新猴子,时间久而久之,十只旧猴子都换走了,变成了一批新猴子,但这批新猴子都不会去拿香蕉,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那只香蕉为什么不能拿,反正他们是不会去拿,是这个环境告诉他们不可以,同样我们的德育要是大家都能在没有实验人员的鞭策下,也能像那十只新猴子一样遵守大家认同的德育——好的道德。正能量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在学校都用同一道德规范来要求学生,比如说孩子排队要快静齐,书包里大书在下,小书放上面,借了东西说谢谢……大家都能遵守这样做,如果不行,同伴的力量,就像例子中的小猴子能用小伙伴的力量来改变,时间久而久之,当这群孩子踏入社会,那良好的道德规范自然也带到社会中。
孩子的“德育”,应该从小培养,好的德育形成,就会形成好一代人的社会,同样没有形成好的道德,反之会悔一代人。或许这话不严谨,只是我想表达从小就要养成一个有德之人。讲座里聊了这么个笑话,说为什么现在的老人这么坏,总是躺在地上讹人,有人评价不是现在的老人坏,而是坏人变老了。虽然是笑话,但在这笑话中暗藏着以前那些人干的坏事,就是有失德性的,现在的讹人不就是同样丧失德性吗,算了一下时间,似乎还真有些道理。现在我们的学生要是养成了良好的德性,那以后对于社会来讲,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就像前几年的马加爵时件。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讲理的人碰到不讲道理的人,只会吃亏,那有人就会觉得讲理亏,还不如不讲道理。那是因为我们的德育做的还不到位,只有我们的德育做到到处都讲理了,不讲道理的人在这个社会无法立足,那我们的德育就算成功了。我们老师吃的是良心饭,摸着良心做事,碰到不讲理的人,耐心感化,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多大变化,一代一代向着好的发展,知道这个社会到处开满文明之花,大家都把“德”根植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