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注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1、提醒要及时: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2、评价要到位: 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有力争上进,不甘示弱的自尊心,但由于他们年纪小,自控力差,因而常常会做出这样那样的错事。这时,老师应先肯定他们的成绩,扬其所长。然后婉转地指出他们的过失,一扬一抑一褒一贬,以保持他们心态平衡。有位教育家说过:“剥夺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作为老师虽然时时事事都要求孩子遵守一日常规的要求,但孩子违反常规制度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老师如何将这些“错误”转化为教育孩子的有利资源。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要言传身教: 在一年级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最了不起的,他们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因此,老师的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比如;平时工作认真仔细,有条不紊;教室里的物品摆放有序;讲课时站姿力求标准,板书工整;说话彬彬有礼;看见地上有纸屑赶紧捡起;桌椅歪了随手排齐……这一切,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
4、要持之以恒: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逐步变成他们有意识的行动,在重复的操练中完善和巩固,真正将其内化到他们身上。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中途停顿,懈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以前养成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会化为乌有。教师要随时提醒鼓励他们,树立他们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