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那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呢?根据我教学的体会,再结合昨天学习的三节课,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好这样的几个方面:一、研究学情,找准学习起点。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妨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学生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二、吃准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目标的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目标的定位更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三位老师所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邵老师的课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新知的能力;徐老师的课重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周校长的课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用好教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在用教材时要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符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四、培养兴趣,给予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适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学习感悟: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主要来源于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染。数学老师要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数学味”,必须要加强学习,着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因为一个没有“数学味”的教师不可能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教师与数学,二者理应相互交融、合二为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站在讲台上,他就是数学!他的身上应该自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数学光华与气息,一种源自于理性、智慧、思辨的内在气质。”(张齐华)因此,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考虑,我想,努力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底蕴,是实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