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
如寓言《狐假虎威》一课,让学生理解本则寓言的寓意后,配合书上图片,可以让两名学生分别表演老虎和狐狸,再让三、四名学生表演白兔、松鼠等其他小动物,使故事情节变得有声有色。表演时学生的表情很重要,我会在学生表演前给予一些提示,如狐狸是大摇大摆的走在老虎的前面,要表现的骄傲、得意,而老虎则要左顾右盼观察其他小动物,要表现的怀疑、不解。其他小动物是怎么逃跑的,又是如何用语言、眼神等方式表达出恐惧、惊慌失措等。学生表演的越精彩,说明他为表演所发挥的想象力越多。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更多是学生参与进来。甚至允许学生在原有故事情节上再自由发挥一下。比如今后老虎见到狐狸是怎么表现的,后来他知不知道被骗了,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对待狐狸的等等。这种超出课文内容的表演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力的。结果不同,说明学生对于寓言的理解不同,但大多数学生会站在正义与真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局限在寓言上,可以要求学生不要偏离寓意想象,但对于只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最好任其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