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我聆听了张亚峰老师所做的《返璞归真,扩张想象维度——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想象力的培养》的讲座,这次讲座深入浅出,让我收获颇丰,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 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 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有趣问题,能充分认识到数学 美,充分了解到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服务功能。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 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乐 观的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 。当一个 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数学题时, 你能体会到他内心 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实际上就是“想象”在数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 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 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 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 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力争有所“突破” ,使之 放射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