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追求有效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显示出极大的研究热情,但由于不少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使我们的课堂效益不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创设情境作为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是,在课改实践中,不少教师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挖空心思”,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了。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好的情境应该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还应注意情境的数学味。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如:《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教师创设了给自己新买的房子的卧室铺地板的情景,这样由实际问题引入,再转化成研究长方形模型的面积,最后推导出公式以后再回到现实中来解决生活问题。创设的情境也不只是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而是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其中。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如四则混合运算等。
面对新课程,需要我们吃透新课程的理念精髓,求真务实,扎实有效,遵守数学教学的规律,坚决摒弃一些弄虚作假、花俏低效的做法。实施新课程,正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而充满魅力;同时,实施新课程,也不单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我们要用好教科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思维活跃、知识扎实,真正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唯有这样,新课程才能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