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真实体验,我创设了少先队员是如何进行植树的场景描写,同时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表述,并将植树造琳后的美丽景象进行描述,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表达得较好。
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我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练说,分别针对严寒、酷暑、病中等几种情况进行描写,学生不仅能够渲染环境的恶劣,充分运用对比等手法突显人物在恶劣环境下仍然矢志不渝编写《史记》,从而凸显了司马迁不屈不挠的品质,学生想象十分合理。在教学《二泉映月》时,也使用了相同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我还注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想象。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