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3月学习感悟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黄婷      来源:本站原创

 

求真的课堂,真正的成长 ——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中儿童展开“真学”的策略思考
冰心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儿童是天真烂漫、充满活力和梦想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怀,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应得到尊重。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让儿童都有机会亮出自我,展开真学,赢得真正的成长呢?
一、调整视角用真情
教师的理念是学生展开真学的前提。只有教师拥有真正的儿童情怀,站在儿童的视角,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状态、体验,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记得上学期有幸听台湾李玉贵老师的《北极熊学游泳》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李老师用轻轻柔柔的嗓音给孩子们上课,她让孩子们耐心等待还在思考的同伴;她把话筒一再地递给那些羞于表达的孩子;放映影片片断时,她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甚至一位学生啃手指甲的小动作,也让她专门站到了他的身边,几次提醒……课后分享时,她谦虚地说自己的课堂节奏较慢,没能完成预设的目标和内容,听课的老师却都觉得她是实实在在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她那样真心地和孩子们交流,注意到他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情和动作,开心着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收获,虽然没能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又有什么关系?李老师给予儿童的真正的关怀,不更令人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吗?
二、品味语言需真读
 在教《爱如茉莉》一课时,孩子们一开始并不能理解父母之间那份虽平淡却真切的牵挂,一位男生粗着嗓门读道: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急得真想狠狠批评他一下,可转念一想,调皮本是孩子的天性,这其实也是他真实学习状态的一种体现。于是,我轻轻一笑;孩子们,这位妈妈中气十足,像是个生了病的人吗?”“那你们有什么建议给他吗?这时,同学们有的找到了虚弱,提醒他要读出生病的时候的有气无力的感觉;有的认为把记住”“不然这些词读重点读慢点,更能体现出妈妈和爸爸之间的真情;一位女同学还煞有其事地做了个示范,领着他读了一遍……果然,在大家的指点下,他的朗读比刚才进步了不少,声音柔和些了,语速也放慢了。我趁热打铁,边表扬边及时总结方法:读书时就要这样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读出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经历了对语言的品味和理解,并进而学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谓真读
三、主动探究出真思
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我把学习的任务按兴趣分给每一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探索自己喜欢的类型的俑的穿着、动作、神态、个性等,甚至想象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可能会说的话语。通过合作,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对自己探究的这种类型的俑有较深的认识,对作者的写作妙处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再让他们在全班交流展现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为了在小组比赛中拔得头筹,他们欢畅活泼地使尽全身解数,要把自己小组的所思所得都展示出来;而倾听别人的收获时,他们又会努力提出各种疑问,有意刁难。在这样的碰撞中,他们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又收获着别人的收获。我想:如果教师多给学生这样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怎会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思
四、表达运用讲真言
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我请一位学生读课题,孩子响亮地读成我的祖父的园子。我没有斥责他,而是顺势引导:可以把改成吗?孩子们一愣,有的说:是呀,园子本来就是祖父的,不是我的。有的摇头:不行!园子里有作者美好的童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起来,最后我笑着说:感谢这位同学刚才读错了课题,我们才有了这么精彩的辩论。不忙下结论,大家可以进一步读读课文,深入理解;还可以课外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看看她的童年。不给孩子答案,鼓励他们自己去发掘、寻找、争论、表达,讲出自己心中的话,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经历了真学,自然地生长。在后来写自己童年趣事的小练笔中,我欣喜地看到了如此萧红体的文字:奶奶给丝瓜苗浇水,我就给摇钱树浇水;奶奶给丝瓜苗施肥,我就给摇钱树施肥;下大雨时,我还给摇钱树插一把小伞;天气热了,我就给它扇扇风。一个美丽的错误,使得孩子们敢于把自己的真实观点亮出来,当老师赞许的目光投向他们时,当老师真诚的呵护包围着他们时,他们的成长往往令我们满怀惊喜。
 
求真课堂在于启发学生说“真言”。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我以作家名片导入,出示人物介绍,让学生认识到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一个正常人眼里的奇女子,虽然盲聋哑,可却创造了奇迹: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一生写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学生自读这段材料,说说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形象,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话。
求真课堂在于引导学生“真读”。全文的教学以“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主探究和朗读。学生不约而同找到了“摸读盲文”和“学说话”这两个片段的描写,并能抓住“不分昼夜”、“夜以继日”、“如饥似渴”等关键语句的研读,逐步体会海伦·凯勒对知识的渴望、对命运的抗争和对未来的向往。此外,还抓住省略号、破折号体会文字背后的内容,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的方式去体会海伦·凯勒取得成就的不易,使得不屈不挠的形象更加丰满。
求真课堂在于引导学生“真思”。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海伦·凯勒的内心,教学环节之中的情感铺垫和适度的拓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如教学之初,引导学生体会“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不幸,学生感同身受;教学“学盲文”片段时,相机拓展了盲文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艰难;教学“学说话”片段时,则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做法去感受,更加体会到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再通过解读父母的泪水而折射出海伦·凯勒夜以继日的付出;最后的名言放松和阅读推荐也具有针对性。
这节课,我通过构建求真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刻认识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