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文献研究>>学习感悟>>文章内容
2016年6月学习心得(刘红娟)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红娟      来源:本站原创

求真数学课堂—— 追求有度的数学课堂

 

    “有度”就是掌握事物的规律和方法,同时又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一是难易有度。无难度的、平淡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和注意力的分散。而要求过高、难度过大的学习,也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努力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过程有机地分解为坡度恰当、拾级而上的递进式学习环节,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在思维的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完全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删、加工教材,用合适的方式和有效的手段,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呈现恰当的学习内容,科学地把握教学的难易度。

我在教学数学活动课《图形的平分》时,努力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教学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情境,一个圆形花坛里准备种两种花,分别是郁金香和康乃馨,要使两种花种的面积一样多,你觉得可以怎样种?平均分的方式很多,如果今天我们只研究用一条直线平均分,你能说出这条直线在哪里吗?你能用一条直线平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吗?先让学生完成基本图形的平分,并分别有侧重地交流不同的分法,再由四个不同图形的分法,归纳、概括出共同点,即经过“中心点”的直线可以平分这些图形。在学生都能较好掌握基本图形的平分后,让学生研究组合图形的平分,教师提供几张图形,外面是一个长方形,里面为一个圆形,圆形所在的位置有所不同,让学生任选一个找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平分线,在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平分的方法。然后,教师安排学生任取两个基本图形进行组合,看看能否找到一定的规律。最后,让学生运用规律来设计劳动实践基地,设计一块菜地,菜地中间挖一个水池,并且用一根直线将菜地和水池同时平分。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预留了备用题:除了刚才这些基本图形外,还有哪些图形也有这样的特点?讨论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等图形,并让学生自主研究正六边形和其他组合图形。从基本图形出发,这样的设计考虑了学习的坡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最简单的平分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再探索组合图形的平分方法。由于不同的组合,组合的位置也可以各有区别,解决问题的难易度就会有所不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备用题的安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弹性”,努力实现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扶放有度。教师善于“扶”,敢于“放”,学生才会主动学、善于学。“扶”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水平,制订科学的教学预案。教师要把力气使在关节点上,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指点路径、提示要领、掌握方法,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放”要放得合理,主要体现在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探究。“放”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什么都不管,而是教师要起引导、调控作用,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提出适当的探究要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要对学习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尽可能使“扶”与“放”有机结合,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位教师执教《周长的认识》。她是这样安排学生认识周长的:帮老师剪一剪圆形、长方形之类的图片,并指出手中图形一周的边线;找到儿童游泳池池口一周的边线;描一描苏州市地图的边线;指一指量角器、饼干盒盖、月饼盒盖、树叶上面这个面的周长;测一测,想方法测量一张书签、一个硬币的周长;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在哪里,它们的周长是多少,是用什么办法得到周长的,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比较好;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这样的设计,先由教师“扶”,引导学生去通过剪、找、描、指等操作活动,在感悟中循序渐进地认识周长,并逐步抽象概括出周长的概念。再通过“放”,在学生初步掌握周长概念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测量周长,交流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好地处理了“扶”与“放”的关系,学生学得扎实主动。

三是学练有度。学是练的前提条件,练又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是下一层次学习的必备。学和练的适度把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或者学生单纯探索的时间过长,给予学生的只是单调刺激,容易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容易感觉疲劳,注意力难以维持,思维能力随之也降低。而在学练结合的学习状态中,多层次的学习和多形式的练习,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学练必须前后连贯,环环紧扣,穿插进行,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紧凑、和谐的整体。

在《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学练结合的处理十分恰当。教师创设情境:用天平称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在学生猜测、交流后,教师再出示:苹果每个300克,菠萝600克,这样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要求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的关系,从而引出等式的概念。教师将每个苹果质量改为240克,这时天平还会平衡吗?你能用式子表示吗?如果加一个小铁块使天平平衡,你想到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然后让学生根据四幅天平图,列出式子并作交流。出示:用50元买文具(铅笔盒x元,钢笔5元,书包35元),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观察这些式子,讨论: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呢?学生各抒己见,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在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后,让学生进行看图列方程的练习和辨析等式和方程。这样的设计,将学与练有机地融为一体。学后及时练,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掌握知识,又在练中丰富着知识。需要强调的是,学与练之间绝不能是机械的重复关系,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学习心得:有人说,教学的全部技巧在于一个“度”字。所谓“度”,就是尺度,就是分寸。小学数学教学要把握好“契机”,掌握好“火候”,做到繁简有度,难易有度,张弛有度,扶放有度……总之,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目标定位在数学与生活之间;资源统整在简单与丰富之间;过程架构在规整与宽泛之间;手段选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方式指引在自主与合作之间;活动评价在过程与结果之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