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求实求真(3月学习感悟)
课程改革已整整六年,常听不少教师谈起,小学低年级数学成绩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我觉得造成低年级数学成绩差异很大的原因,有教材的问题,更有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问题。
首先,课堂上纪律问题是外因之一。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严重,行为自律性差;另一方面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民主,倡导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组织不当,指导不力,致使学生学习无序,由于课堂吵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常常无法听清。而有些学生却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不倾听别人的发言,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有个别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不仅使教师教学费劲,而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还有新教材难度明降暗升。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因此在计算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难度的确有所降低,但知识领域有所扩大。如一二年级数学教材增加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以及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新知识,而学生却由于空间观念薄弱,接受起来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还有知识呈现形式过于多样化。如教材较多的题目采用图画方式呈现,表面上看起来具体、形象,学生似乎易于接受,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反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更有强化数学思考的开放性题目。为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题目对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确有好处,但对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却有较大的难度。
第三,我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是很难把握好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又忽视甚至放弃了教师的主导性;片面反对接受式学习,尤其是对《数学课程标准》学得不透,精神把握不准。像我校随着外来学生的涌入,低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层次差异较大,在教学数学新知时,如果不管学生有无生活经验,或有无旧知基础,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真是为难学生了。另外新教材题目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图画多,且由于教师水平和时间的限制,往往无法新编或改编题目。学生除了做书上的题目外,很少有其他鲜活的题目来练习。这样,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学生往往就难以应对。从而出现学生说与做题“水油相隔”的现象。
学习感悟:
根据上述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应求实求真。我们要从抓好课堂纪律开始,真章中见活力。良好的学习纪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关键时期。从小学一年级起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与生理特征和变革教学方式后的新情况,认真研究与制订加强纪律性的新措施,花精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懂得既要让自己学得主动积极,又不影响别人学习;既要自由地参与学习活动,又要自觉地遵守纪律。懂得在课堂学习中该怎样做,不该做什么。接着要训练学习活动的有序性。要通过明确分工、严格训练,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常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