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思品教育(5月学习感悟)
一、故事中挖掘,情趣中渗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动物或者童话故事,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编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生动形象的故事,在故事中挖掘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思品的渗透。例如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之王———老虎过生日的故事。接着,我用课件播放:熊猫带着2个苹果,1个蛋糕。兔妈妈带着5个鸡蛋,1个蛋糕。山羊带了1本笔记本,2根铅笔……我提出的问题是,从课件中看,小动物谁带的礼物最多?你最欣赏谁送的礼物?孩子们情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回答着。“兔妈妈带的礼物最多,因为5+1=6”“我最欣赏山羊的礼物,别的小动物送的是吃的,而山羊送的礼物是学习用品,可能是老虎太懒惰,不喜欢学习,山羊希望他们的大王变得更加有知识吧!”课堂响起一阵笑声和掌声……接着,我向同学们讲述了熊猫是国宝,我们要爱护熊猫,保护国宝。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爱护国家保护动物的教育。
二、生活中入手,问题中提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来自生活,并为现实生活服务,可谓是从生
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更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就利用这些数学知识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从将数学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品教育。在教学二年级有余数除法中,可以设计下列问答“:7块月饼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2块,还剩几块?剩下的你打算送给谁吃呀?”有的学生会回答“:送给老师吃”、“送给邻居的寡妇吃”、“送给街上的乞丐吃”、“送给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吃”……教师对学生回答应给予充分肯定:“对,同学做得非常对,我们应该尊敬我们的老师,因为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的工作最辛苦,我们要尊老爱幼、同学间友爱互助,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
三、过程中辩证,,学习中严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提示分析数学本身的物质性,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是物质的基本观点。一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如,对“1”的理解,在低年学生中知道“1”表示数量,可以是1件玩具、1只小狗、1辆汽车,但到了高年级对“1”的理解和认识又进一步。它不仅表示1件玩具、1只小狗、1辆汽车,还表示单位“1”,把100个人、20个苹果、一块地、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都可以看成单位“1”。因此,在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二要在教学中渗透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让学生知道小学数学知识之间都是以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数量关系之中: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如果规定工作总量一定,那么时间和效率就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工作效率越高越快,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反之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学习感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诚然,教有千千法,在数学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学好数学,掌握并能运用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我相信,通过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长期不懈、耐心细致的努力工作,也可以使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绽放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