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的策略(6月学习感悟)
课堂教学反馈既指向阶段性的结果评价,也呈现反馈的过程轨迹,它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本文从课堂教学反馈的一些特点与策略,结合案例谈几点感想,作些简单说明。
一、多样性的教学反馈中合理选择。
在反馈的时空上,有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从受教育者看可分为群体反馈和个别反馈。无论哪一种反
馈正都是为了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反馈由于参与学习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思维品质不同、学习动力不同,他们在摄取信息方面具有选择性,因此,课堂教学反馈亦呈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及时调节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多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也是选择性教学策略的出发点。
二、思辩性的教学反馈中合理导向。
反馈的多样性并不等于正确性,而正确的和思辩性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
尺度,为了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因势利导抑制负效应,采用导向性的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老师应艺术性地有意识地有序列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顺利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提供新旧知识节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
三、评议性的教学反馈中注意时效。
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练习的数量和质量等是变量,
教学信息反馈的强弱等是变量。增强信息反馈的正效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能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自我调节学习方法。这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及时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多种渠道,课堂教学气氛、学生表情、学习情绪、回答问题、提出质疑、小组讨论、口头训练、书面练习以及作业和检测等等,均可获取信息,教师在仔细观察,认真聆听中分析情况、找出症结、予以矫正。小学生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自觉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比较差,对刚学到的知识作出评价更是困难.只有每次练习都能得到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他们才能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差异性的教学反馈中注意层次。
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所以在反馈信息的处理上更要因人而异,要分层递进,这是因材施教原则所决定的。我们通常在模仿、巩固练习这一递进性学习中,重点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一些的学生,提高反馈信息的频率,强化反馈信息正效应的作用,降低他们学习的困难程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对于要求较高层次的练习,主要是为“吃不饱”的学生而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额外补充。教师在不同层次学习中获得的反馈信息要经过筛选,尽量做到反馈信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有的可以作为个别辅导,把信息反馈给相关的学生。对于虽较复杂但有典型意义、有益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的问题,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正确敏捷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这并不是冷落和羞辱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而是让全体学生包括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开阔眼界、耳濡目染,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感悟: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生的每一个学习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有效的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反馈的策略运用得当,也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效的反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促使学生自我调整课堂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学习心理和思维过程犹如难以打开的黑箱,而它的外化反应是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反馈为研究黑箱的秘密提供种种鲜活的素材和案例。只有我们细心倾听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教学策略对头,才能增大或诱发内因,靠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达到掌握知识,才能提高反馈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