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狼和鹿。同学们,课文中是用哪两个词语形容狼的?(贪婪、凶残)鹿呢?(活泼、美丽)。
2、是啊,课文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人们都憎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活泼美丽的鹿。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讶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你知道功臣是什么意思?祸首是什么意思吗?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贪婪凶残的狼成了“功臣”?为什么活泼美丽的鹿成了“祸首”? (板书问号)
4、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到100多年前狼和鹿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去找找答案吧。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思考森林的变化
1、任务呈现: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自由朗读第一、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由读文,勾画相关语句,教师巡视课堂。
3、展示交流:指名汇报读书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指名读
(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出示森林图片,请你送个词语赞美它一下好吗?出示图片理解生机勃勃。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2)可是后来森林变了样?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绿色为什么在消退,枯黄为什么会蔓延?(指导朗读)。
(3)出示对比图片,你有什么要说的?
(请男生读出森林生机勃勃的样子。女生读出森林被毁后的惋惜和悲伤)
作者用作比较的写作方法,把森林的毁灭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到惋惜心痛。板书:作比较
D:同一座森林,短短25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回答。(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过渡:看来鹿群对于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鹿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任务二:思考鹿群的变化
1、任务呈现:默读课文一、三小节,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鹿群的语句,感受鹿群的变化。。
2、出示描写鹿群的句子,想一想,鹿群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数量变化了。
(2)活泼美丽的鹿变成了病鹿。
比较:“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疾病在鹿群中游荡”。
写出了疾病的可怕,指导朗读。
5:能根据鹿群的变化来填写这张表格吗?
这张表格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的玩耍,无忧无虑的生儿育女,然而随着鹿的激增,森林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也影响到了鹿群的生存。作者用列数字的写作手法,把鹿群的变化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使我们的文章表达得更准确。
B:为什么鹿群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预设:人们杀了狼和鹿的其他一些天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只跟着一只”说明狼被不断枪杀,数量很多。
“哀嚎”说明狼死得很悲惨。
指导朗读这一句
还有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狼被杀数量之多。(25年 六千多只)
2、齐读第二节
过渡:在人类这项所谓的护鹿行动之后,鹿的生活并未想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改观,相反使森林和鹿群遭到灾难。思考:为什么人类的护鹿举动反而使森林和鹿群遭到灾难?
任务三: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思考:为什么人类的护鹿举动反而使森林和鹿群遭到灾难?狼为什么是功臣,鹿为什么成了祸首?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鹿是“祸首”。2、自主学习:生自由练说。
3、展示交流:A:学生汇报。答案预设(因为狼制约着鹿群的大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并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
因为鹿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就会破坏森林,毁灭自己,所以它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
B:其实这整件事背后最大的祸首到底是谁呢?(人类)读课文2和4小节。
C:当年杀狼的命令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的。你能代表狼或者鹿,来劝劝他吗?
D:罗斯福听从了大家的劝告,进行了补救。出示资料(看着这架不平衡的天平,当地政府进行了著名的引狼入室计划,从外地引进了一些野狼,分批投入到凯巴伯森林中,用动物间的相互制约让森林重新焕发生机。现在,森林的生态环境又平衡了。)
D:狼和鹿的故事带给了人类很多的思考,想想它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不能随便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板书:(维护生态平衡)
三、拓展阅读
1、出示资料读一读。
2、这个故事又给你什么启示呢?(板书:尊重自然规律)
3、作业: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自然自有其规律,人类不能随意干涉,课后请大家搜集这些故事读一读。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