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写词语,复述故事。
1、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首先请大家把刚刚发下去的那张测验纸拿出来,老师想请你们听写四组词语,另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① 蝉 悠闲 自由自在
②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③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④ 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瞄准
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语:
⑤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2、交换批改,订正。
3、看这五组词语,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
(师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用上这五组词语,并联系插图)
4、事精彩吗?你们想不想讲?自己试着在下面也练练,用上这五组词语借助这幅插图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5、名复述故事并评价。
二、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过渡:课文又是怎样来描写这个故事的呢?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你是怎样理解的?
3、指名答。(要求不仅要说出字面的意思,还要联系课文内容来说。)
4、你能用“恍然大悟”造个句子吗?
5、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
引出: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一个好主意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得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三、练读对话,表演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少年与吴王的对话,好好感受一下这位少年的智慧。
2、指名分角色读少年、吴王、叙述部分的话。
3、评价,再指名读。
4、这一部分光读好还是不够的,能不能不它表演出来?
怎么来演呢?没有那个环境呀?我们这是教室,不是王宫花园,怎么能让人感受到王宫花园的环境与气氛呢?
5、我们有笔,课文中没有具体写当时的环境,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清晨的王宫花园的环境。现在我要就要向大家征集这样一段台词,最短的时间内写得最好的将被录用,开始。
巡视,个别辅导。
6、部分佳作,投影出示。
7、演员登台表演。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螳螂捕蝉”这则故事后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相关的名人名言:
人在幸福之中,不可忘记跟在后面的灾害或痛苦。
|
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补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学习本文,我们就要学习少年的言语智慧,学习他巧妙的说理方式。同样是劝,为何效果迥异呢?俗话讲,文死谏,武死战,空洞的说教往往过于乏味,不能令人信服,而文中少年则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晓以利害,说者虽不露声色,听有却步步入局,待时机成熟,权衡利害,道理不言自明。这是智劝,是曲劝,是巧劝,是妙劝,是语言智慧,人生智慧。
在利益面前我们往往会利字当头,失去理智,利令智昏或利欲熏心,不顾自身安危。我们也可以此来解释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如环保问题、道德问题等。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把书读薄的基础上,把书读厚,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