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学习感悟4(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3(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2(唐静怡) 05-22
学习感悟1(唐静怡) 05-22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5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年学生获… 11-24
横山桥中心小学2014—2016年… 11-24
有关求真课题成员获奖发表情… 11-22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 06-22
2016.6学习感悟 06-21
2016.6学习感悟 06-21
六月学习感悟 06-2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成果展示>>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灰椋鸟》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梁芬      来源:本站原创

 

《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研究》
 《 灰椋鸟 》 的教学设计

课  题
灰椋鸟
课时
1
执教者
梁芬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  学
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通过词串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题思想设计说明: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她被称作“仙鹤姑娘”,她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年轻的她走了,留下这么几句平凡无奇的话。出示句子:
春天最容易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爱鸟,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儿都忘记了。
我愿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寻找理想,寻找友谊,寻找生活的答案。
2、欣赏了歌曲,阅读了文字,你觉得徐秀娟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板书:“椋”。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出示图片。灰椋鸟给你什么感觉?
3、刚开始,作者徐秀娟和大家的感觉一样,他觉得……(出示文字):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吗?齐读句子。
4、既然灰椋鸟不好看,作者为什么又花那么大力气来写它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画出描写灰椋鸟的句子。3、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黑乎乎、软绵绵、扑棱棱  
  1)指名读,齐读。
(2)你发现这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ABB式)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1)指名读。
(2)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板书: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3)其实文中还有很多描写灰椋鸟的句子呢,你找到了吗?
A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来-----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B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C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是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愧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写灰椋鸟,不难看出出作者对灰椋鸟深深的(喜爱)。
3、棕红色的水杉落叶、华贵的绒地毯  郁郁葱葱的竹林、高大的人工刺槐林
1)指名读,你能找到规律吗?(都是写树的。)
2)再看看这些句子,你会读吗?
A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话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B路两边近百亩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C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D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是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愧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3)这篇文章是写鸟的,为什么一下子要出现这么多的树呢?(鸟要生活在树林里。)(树林是鸟儿的家园)
4、这么美丽的家是谁为鸟儿营造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理清课文脉络。
1、文章主要讲的就是什么内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2、课文哪几段写了我在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场面?(2—5自然段。)
3、除此,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文章还写了“我”想看灰椋鸟归林和“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
4、试把文章分成三段。
第一段(1)写了“我”想看灰椋鸟归林
第二段(2-5)写了“我”在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场面
第三段(6)写了“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
五、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感受到了徐秀娟对灰椋鸟的喜爱,还感受到灰椋鸟在这儿生活得非非常快乐,下一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去感受作者对鸟儿的深深喜爱之情。
、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课外:熟读课文第4、5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走进作者开始,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一个甘愿为鸟奉献自己一切的女孩,她笔下的鸟儿会是怎样的一种风姿?
 
 
 
 
 
 
 
 
 
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少,且比较简单,因而集中识字似乎没有必要。文中写鸟的句子很多很美,找出并读通这些句子,既是读通课文的关键,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课文明显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这种写法似乎没有强调的必要性,但无痕的让他们了解这样的写法,应该有其必要性。后来作者觉得灰椋鸟怎样?这也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是检验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的方法。
板书设计:
 
 
              想看
26、灰椋鸟    归林    壮观
              感想
 
教后反思:
    原先我所设想的是:一开始让学生知道原先在作者眼中的灰椋鸟是不好看的,中间通过找鸟找林的教学,最后引出人创造林,是为鸟儿创造幸福的家。这三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应该能自主理清课文的顺序。由于在读句找句中费时较多,因而这一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变成的我的直接灌输。有些遗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