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教学案例
石浏
背景:本学期,我参加了“师能大练兵”,其中的教学环节是展示一节《鸟语》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刚被告知时,没我在办公室不停地说着课题的名字,希望得到好的思路,进行我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鸟语”的有趣,感悟鸟儿给我们的启示,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也比较长,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那美妙空灵的鸟世界,聆听(生读课题——鸟语),(生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作者爱鸟。
生:知道公冶长是通晓鸟语的人。
生:作者从鸟儿身上学到了许多道理。
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
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美丽矫健 翩翩飞翔 飞行整齐
搏击风雨 终日忙碌 勇敢顽强
师:横着观察三组词语的特点。
生:第一行叫声,第二行鸟的飞行、不同鸟儿身上的品质。
师:小作者爱听鸟语,爱看鸟的姿态,喜爱鸟的品质。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他对鸟儿的喜爱。
生: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师:作者从小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那课文主要写了哪三种鸟语?
生:燕子、布谷、喜鹊。
师:如果用“燕子送信”来概括关于燕子的故事,你也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其他两种鸟儿吗?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生:布谷催促,喜鹊报喜
师:我们先来读“燕子送信”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自读2、3小节。
师:理解“呢喃软语”?听燕子的呢喃软语,谁来读读?
生:声音轻轻细细,柔柔的。
师:指导读好燕子的呢喃软语,读出它的趣味。
师:读了燕子送信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师:怪不得作者想像公冶长一样,成为一个通晓鸟语的专家。听着爷爷讲的故事,我心动了,谁来读读我的想法?
生:读。
生:评价,听出作者想成为公冶长一样的人。
生:很想而鸟儿成为朋友。
师:哪些词说明“我”很想? “快意”是什么意思?
生:谈心、聊天、结为好友
生:让人快乐、惬意
师:作者最喜欢和哪种鸟交谈呢?(布谷鸟)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学布谷鸟的叫声。
师:布谷鸟在说什么呢?你听懂了吗?学着用布谷鸟的语气说一说!
生:种田织布、勤劳刻苦
师:除了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布谷鸟还可能说些什么?
生:努力学习
生:不要偷懒
生:赶快上学
生:不要迟到
师:你们想不想和布谷鸟交谈交谈?
生:读对话。
师:布谷鸟除了和我对话,还叫我干什么?
生:我在学习上不能疏忽怠慢。
师:理解句意。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学习要认真,不能马虎。
师:在生活中,谁会催促我们?
生:老师、父母、朋友、班委
师: “疏忽”是什么意思?
生:马虎,不认真
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有过疏忽的时候吗?
生:考试疏忽了,成绩不好了。
生:早上疏忽,忘记带家作了。
师:除了学习,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疏忽?
生:做医生不能疏忽
生:开车不能疏忽
生:炒菜放糖和盐不能疏忽
师:这是谁的叫声?放喜鹊叫声 谁来学一学喜鹊的叫声?
生:模仿
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让我们高兴的喜事呢?
生:考试很好
生:可以出游
生:拿到礼物
生:妈妈放学接我
3、 同学们的喜事真多!我们也来学着和布谷鸟对话的样子来和喜鹊对对话好不好?
生:喳喳喳喳,考试第一!
生:喳喳喳喳,早生贵子!
生:喳喳喳喳,结婚快乐!
师:生活中,哪些人,哪些事让你倍感亲切呢?老师、亲人、同学,那些关心过我们的人都让我们倍感亲切。喜鹊让所有人倍感亲切。
生:妈妈关心我,身体不好时
生:我考试不好,老师鼓励我
生:看到我外国的小姨时
师:请同学们来听听看,猜猜这些鸟儿都在说些什么呢?你们现在也是鸟儿的知音啦!小作者不仅和你们一样听懂了鸟语,还获得了很多启示。他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面四字词语在写鸟儿的特点,后面的短语则在写人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生:句式相近,是排比。
生: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从其他鸟的身上学到的鸟的精神。
师:你还熟悉哪些鸟、动物,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从 的 那里,我 。
生:从乌鸦反哺的故事里,我学到了孝顺。
生:从爱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明白了助人为乐的道理。
师:既然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要不要保护他们呢?请同学们设计一句保护鸟儿的公益宣传语。
生:爱护鸟儿,人人有责。
生:给鸟一个家,鸟儿感谢你!
生:让鸟和人类和谐相处!
反思:
《鸟语》这一课,孩子是喜欢的,本担心很长的课文,孩子会失去兴趣,发现他们阅读后对课文可感兴趣了,比如了解到公治长是通晓鸟语的专家,能吃到大肥羊,布谷鸟能够催工,喜鹊可以报喜,朗读时,他们抓住了鸟叫声,读出了自己的语文味,读出了自己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孩子们能够聆听到各种鸟叫声,用自己的听,进行内化,感受这鸟叫背后是什么意思,像布谷催工,喜鹊报喜,创设情景需要教学机智,因为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直观,在这样一个境地中,他们能体会到某种东西,而学生不在这个情景中了,又很难进入角色,体会不到了,即使有了一点感受,也不能达到深层次的。所以,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而这种情景的创设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这份教学设计中,我关注了许多孩子的自我体会,书上第七小节出现了许多鸟,我搜集了许多鸟叫声,让孩子自己听,自己悟,也可以更多的认识鸟,而不光是鸟名,从鸟鸣中认识鸟名也是一种好办法。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了情景,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学生在静听中,当成了鸟儿们中的一员,更容易引起小朋友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在心灵萌动,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此时我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而我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学生静下心来听鸟儿的声音,学生这种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遗憾之处,当我想让孩子说说从鸟儿身上学到的高贵品质,孩子被自己的平时积累束缚,都呆呆的,想说,就是不知从何说起,要是我能补充几种鸟儿飞翔的画面,简单介绍鸟儿特点,这一教学环节会更加成功。
一次一次的积累,慢慢向成功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