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我舍不得这棵树》第一课时教… 06-10
观毛老师《谈礼貌》有感 06-10
读《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 06-10
读《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 06-10
流动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浅析 06-10
郭晓彩 06-10
小露珠 第二课时教学设… 06-10
浅谈小学中年段学生对于故事类… 06-08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05-24
小学语文中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05-23
夜色 教案 05-22
识字5 动物儿歌 05-22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提高流动儿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四个太阳》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梅晓兰      来源:本站原创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播放《种太阳》。

2、《种太阳》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跟‘太阳’有关,题目叫?小朋友,把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一起来把课题写一写。(板书课题)【教学“太阳”两字。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太:大加一点。阳:左耳表示山,一轮红日出山头,就表示“阳”。】咦?天上不是只有一个太阳吗?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

3、赶紧打开课本,把书翻到24页,认真听老师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睁大眼,认真看,竖起耳,仔细听,一边听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为什么天上会有四个太阳呢?

2、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这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指名交流)

原来,这四个太阳是一位小画家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的呀!你们也想去课文里感受一下吗?

3、那就快拿起你的书去读一读吧,不过在读之前有两点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想一想,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谁?(生自由读课文)

4、指名交流,板书:

绿绿的   夏天

金黄的   秋天

红红的   冬天

彩色的   春天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第一自然段——

1)我们首先来看第1小节,谁来把第一小节读一读。(指名朗读)这一段里有几个字需要我们记住,这是什么字?教学“道”,由甲骨文开始教,你能给它找几个词语朋友吗?

2)字记住了,那这些短语也应该难不倒你们,谁来挑战一下?还有什么也是绿绿的?一眼看过去都是绿色的,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表达?(理解“到处”)

3)小朋友们真棒,短语读准了,课文那就没问题了,谁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再指名朗读)组织男女生赛读。

4)绿绿的太阳,给人们带来什么感觉?板书:清凉。

6、第二自然段——

1)夏天是绿色的太阳,那秋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太阳呢?哪一个小朋友来把这一小节读一下?指名朗读,注意“送、忙、尝”三个生字都是后鼻音。

2)出示:我们可以说(  )的水果,书上是怎么说?香甜的水果,还有什么也是香甜的?“香甜的披萨”“香甜的面包”“香甜的巧克力”,从而理解香甜的意思,香,指的是香气;甜,指的是甜味,

3)金黄的太阳送给了秋天,我们请男生齐读第二小节。

金黄的太阳,给人们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香甜。

7、第三自然段——

1)寒冷的冬天来了,小画家给他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谁来读一读?

2)这里有一个词语,谁能来当一回小老师,读准这个词?温暖是什么意思?什么东西让你觉得温暖?(找一位手冰冷的小女孩,用手把她的手捂热,从而理解温暖的意思。我们该怎么记住 “温暖”两个字。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跟冬天有关的词语,跟着老师来读一读:“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天寒地冻、地冻天寒”。看,这个小朋友怎么啦?理解:冻僵。(冻僵表示身体冷得都快僵硬了)。

4)冬天真冷啊,阳光温暖着——

生: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红红的太阳,给人们带来什么感觉?板书:温暖。

8、第四自然段——

1)夏天、秋天、冬天都有了太阳,那春天呢?谁来告诉老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准“该”“颜”“因为”这些字词。

2)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是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3)我们请女生来读这一小节。

9、四个自然段都读完了,那这些生字都认识了吗?齐读生字,开火车读词,去拼音读词,收水果游戏。

10、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读一遍吧。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太、阳、金

认识“横撇弯钩”这个新的笔画及其书写。

太:撇捺要展开,下面的点靠撇不靠捺;阳:横撇弯钩一笔写成,要小巧玲珑,左耳旁瘦而长,字要压线。校:木字旁捺画变成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