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我的理解: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是研究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主要是统计关系),也就是说与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无关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其次是“经验”的。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再次是“活动”的。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包括抽象思维、数学证明、数学解题在内的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数学活动”,这样就过于泛化。我理解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至于“基本”, 浙教版《数学》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
2.“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标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标提出,基于“动态数学观”。这样的数学观必然影响着数学教育观。首先,数学教学的目标,并非单纯体现于学生接受的数学事实,而更多的是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将“经验材料组织化”,“数学材料逻辑化”。其次,数学教学不仅是结果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再次,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数学活动经验不像事实性知识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表述是唯一的。
另外“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为教材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改造提供了良机。
3.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有个体性、实践性、多样性、发展性四个特征。
4.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类型 小学数学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是帮助学生能为抽象的数学找到具体形象的原型,增进数学理解。根据从事数学活动的不同模式,数学基本活动的主要类型有:(1)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2)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5.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浙教版《数学》中的体现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之成为学生形成数学现实,构成数学认识的现实基础,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浙教版《数学》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2)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活动;(3)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与提升。 应该看到仅仅停留在在感性层面的活动经验是粗浅的,教学时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数学知识、解题思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处理好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问题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化的关系。
我的学习感悟:
新课改的几年,我们的教学观念日已更新,我们从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到一并关注学生的方法过程,直到如今把“四基”并重。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体现了我们的教学开始以人为本,服务并引领孩子的生命成长。学习已经不在是以前单一枯燥的学习死知识,靠死记硬背来记忆毫无生气的东西,而是让孩子体验数学知识的来路,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在这样有趣而特别的探索中学习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把学会,变成会学,最后达到乐学的境界。张孝天老师的文章,就关注了这里面最基本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然要让孩子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那么孩子就要在这样的探索活动中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才能保证我们数学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关注自己班级孩子的生活经验,应从孩子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形式,所以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基于生活的生活经验,体现应景应时应人之感。
用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象,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数学老师能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这样孩子才能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现实价值,体会数学的有用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