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成果展示>>课题论文>>文章内容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做数学学习的小主人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大周蓉      来源:本站原创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做数学学习的小主人  

摘要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识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升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进行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方面教学时做了几点尝试:1、在情境中学习;2、在观察中积累;3、在操作中体验;4、在探究中发展。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  情境  积累   观察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成带有个性倾向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而能动地学习和认识世界,能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便是如此,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对几种图形的认识,更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更有空间观念和直观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更重于直观体验和现实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儿童的空间思维水平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这个水平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儿童逐渐的心理成熟,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组织来帮助孩子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识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升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怎样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在教学时,我作了几点尝试。  

一、在情境中学习   

情境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选择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的、生活化的情境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尽力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有趣、轻松、深刻。  

例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小动物们用乒乓球拍分别托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进行奔跑比赛,让学生猜一猜,谁跑得快,谁会赢,学生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很快发现原因,这样枯燥无味的形体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平面、曲面变得直观、具体,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二、在观察中积累   

低年级的儿童在建立空间表象时,往往从图形的外显特点入手,从感知水平上通过描述的方式形成认识,他们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对形体特征的充分知觉,是儿童几何学习的重要手段,而观察就是知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儿童知觉图形的形体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儿童才可能建立有关图形的相关特征认识,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认物体》时,先让学生取出积木分一分,仔细观察该怎样分,然后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学生初步感知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如何去区分它们,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而且正方体的几个面都一样。圆柱的侧面和球的面是曲面,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四种形体的过程,感受四种形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些观察活动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同时又是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去比较,这是一种积累,是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完成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   

三、在操作中体验   

记得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成功的几何学习强调儿童在主动构造自己知识中的作用,他们并不是一味地识记那些形状,名称和规则,而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努力感知概念,性质和过程,从自己的活动的模式中构建空间观念。因此,仅“看”没有“做”是不够的。动手做,手脑并用,而且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思考,这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策略。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观察并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画出一个个平面图形,这里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体验体与面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点的过程,当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以后,再组织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不是用实物来画图的,而是根据图形的特征,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进一步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征。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生活中见得到但不常见图形,学生的操作活动从折纸、拼图开始,折有多种折法,拼也能拼出不同的图形,当我在组织学生的操作活动时,并不需要给以明确的指向,折和拼的结果会自然呈现,有的已经认识,有的是不认识的,新的图形有新的特征,而且与原来的图形有一种联系,折、拼以后的画的操作进一步加深这种体验。  

在教学时,合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不仅关注由操作获得的结果,更关注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从而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在探究中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习方式的改善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最直接的价值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发展空间的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意识必须有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得以发展。   

在“有趣的拼搭”的“滚一滚”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从斜坡上滚下来,不难发现:圆柱、球滚得快,而正方体,长方体却不容易滚,这里进一步设问:“谁有办法让正方体、长方体也能从斜坡上移动下来?”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滚一滚”中学生得到了圆柱容易滚的结论后抓住圆柱有平面也有曲面的特点,有意识地问学生:“圆柱容易滚吗?”当学生回答:“容易滚”后,可把圆柱的底面放在斜,再问学生:“圆柱为什么又不容易滚?”这种现象与它的面之间的深层联系,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让学生在思索与争辩中获得发现、发展和创造。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有诸多策略。根据儿童空间几何学习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察、操作和探究更为重要,而这些又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自生活回归生活。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思维和应用,体会和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作,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长得更深。  

   

参考文献  

[1]吴慧芳.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数学[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2]徐德强.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 200908  

[3]李珊.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数学经验[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