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过程资料>>沙龙研讨>>文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沙龙材料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0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大周蓉      来源:本站原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前两项老师们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教学也是得心应手,而对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的培养却觉得难以下手,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活动,形成经验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呢?数学学习中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因此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一、引导学生丰富的操作活动,积累行为操作的经验  

  行为操作是进行抽象的直接素材,学生在实际的外显操作活动中可以获得来自感官、知觉的直接感受、体验等经验。这里经验的获得看似简单,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能通过操作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明确通过操作是可以获得数学知识一种途径,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地运用操作方法解决数学,积累行为操作经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如三年级学习《认识分数》,需要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来理解分数,认识分数。这时的课堂理应是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的过程,但通常我们的课堂却是比较乱的,学生交流讨论趁机讲话什么都有,此时的操作对于学生而言效果就很不明显,学生感受不到操作的好处,也就不能体验到有效的活动了。那么在操作前教师就必须先提出要求,告知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保持安静,边操作边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如这时的操作就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折出什么分数,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操作,当学生能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想得到的分数,必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积累了有效的活动经验。让学生经过思考再交流,此时的交流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意义,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单纯的活动体验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浅层次的,我们教师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对操作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疏通环节,理解过程,明确意义,才能真正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也才能将这一经验自觉的运用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  

  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操作,积累探究的经验  

  探究是指围绕已有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数学活动,既有外显行为的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这种探究的直接价值取向是问题解决,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经验。积累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者事先准备了大量的三角形,有完全相同,有不同的让学生去研究如何才能求出三角的面积。当学生面对一堆三角形,不知所措是正常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者就先进行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复习,并复习了转化过程,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剪、移、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行转换为长方形,将转化的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示,可以通过转换来解决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剪、拼、移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呢?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找出合适的方法,通过学生大量的试验,不难得出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到此学生已经明白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解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了,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行了引导,帮助学生回忆操作过程,理解活动过程,明确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使学生的活动体验上升一个层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探究经验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猜想、验证和思辨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开放性的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在广阔的数学背景下自由驰骋,学生所积、累的探究经验将更科学、更丰富。  

  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  

  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学习数学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包括归纳的活动、数据分析的活动、类比的活动、推理的活动。这里的思维活动,指学生经验的生成是在思维层面进行的,没有依附于具体的情境,仅在头脑中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整个过程逐渐趋于有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如三年级教学乘法计算之后,对于一道12题的口算题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学生独立口算结果,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学生进过思考,将这些题目按不同标准分成好几类,有按进位不进位进行分类,有同学按积的末尾是否有0进行分类,有同学按积是几位数进行分类等,在学生进行分类时趁机进行引导,你为什么这样分类,如果遇到这样的题目,你会如何提醒你的同学注意些什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归纳、比较得出结论,从而丰富他的数学学习方法,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使他们能再次明白,数学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通过解决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里学生没有直观的操作,只能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思维活动,而这样的思维活动恰恰是我们平时教学中需要教学生,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的各种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积累更有效的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能技巧,有什么好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种经历生成的思想经验才是最具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