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过程资料>>沙龙研讨>>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      来源:本站原创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数学学习目标。教育家杜威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开发者、促进者。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中逐步获得,是在“做”中积累的。“智慧自动作发端”,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等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进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积累。一两次这样的活动显然不足以让学生形成数学活动经验,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果学生在学习不同内容的时候,都有机会做这样的活动,就会不断地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这样的活动可以在课内,也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解决。在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机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活动。
二、优化观察过程,让学生在“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观察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活动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发展丰富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尝试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归纳”等过程,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优化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并不是就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数学活动经验仅有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反思、抽象、概括等数学化、逻辑化的提升,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如果没有了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   
    教学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共21只,它们的脚共60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一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鸡16只,兔5只。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设疑:“答案正确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说:“虽然鸡和兔的总只数是21只,但是,总腿数不符合条件。”教师继续追问:“总腿数为什么会少了?是谁的只数少了,或者谁的只数多了?”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因为鸡的只数算多了,兔算少了,所以总腿数少了;每把一只鸡换成一只兔,总腿数就会增加2条;随着兔子只数的增加,鸡只数的减少,总腿数在逐渐增加…… 
    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成功、失败都是经验。”在上述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发现最初选择的方法不太合适的时候,教师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错误经验,因势利导地把它提升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结论为什么会与猜想不一致?”在失败的经验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弊端,进而调整思考的方向与方法,反思方法的合理性,感受验证过程的严谨性,这将是十分有益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和反思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