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探寻: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分析
(一)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内涵
活动经验一定与经验密不可分,当然就与人密不可分,即学生本人要把活动中的经历、体会总结上升为经验。它既可以是活动当时的经验,也可以是延时反思的经验;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但关键是,这些经验必须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才可以认为学生获得了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内化了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既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也包括学生在学校数学课程中获得的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多种数学活动,比如观察、理解、提问、建模、论证等。一般而言,经验极具个性,是个体的自我创造。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才有可能更多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价值分析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基本活动经验已经成为核心概念之一,并与其它核心概念一起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一同构成课程目标的核心和主干;另一方面,个体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自我诠释、自我建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与这些知识、技能相关联的基本活动经验。从而,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可以极大地促进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性掌握。当然,经历同一个活动过程,不同的人所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往往有所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个体的感觉、知觉的水平差异,而且与个体针对于感觉、知觉到的内容的自我反省的水平和思维再加工的深广度密切相关。
因而,作为课程的显性载体,教科书不再仅仅承载着输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任务,而且,也要承担着提供活动载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累必要的基本活动经验的功能。 |